微波炉发出声响。寇大彪取出饭盒,忍不住摇头:牛肉块切得粗犷,土豆也是敦实的大块。母亲做菜,一贯这么大大咧咧,实在算不得精致,也从未令他真正满意过。
他夹起一块牛肉放进嘴里。可再想想如今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股温热的感觉却从胃里漫上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嚼着那并不可口的饭菜,寇大彪内心却变得无比坚定:只要自己能恢复健康,能重新靠自己的双脚稳稳当当地站起来、走下去——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碗里粗糙的饭菜,此刻吃来,竟也像是在为这唯一的信念添砖加瓦。
吃完饭,寇大彪慢慢挪回床上,侧身打开了床边的电脑,他不知道怎么去开始自救,但好在如今已有了网络,什么不懂的事,只要上网搜索一下,肯定就会有答案。
他指尖在键盘上落下几个沉重的词:“腰椎间盘突出 脊柱侧弯 自我复健”。网页如潮水般涌来,信息芜杂如荒草,却也闪烁着微弱的希望之光。
他眯起眼,一条条过滤着文字,像是在沙砾中淘金。屏幕上跳出的建议冰冷而清晰:急性期需要卧床,最好是硬板床,仰卧时膝下垫个枕头能减轻腰椎的压力。
他下意识地在床上调整着姿势,腿伸开又蜷起,试图找到那个传说中的“舒适角度”,但僵硬的肌肉和错位的骨节始终在无声地抗拒,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牵扯着神经。“保持正确站坐姿?”他瞥见这条时忍不住咧了咧嘴,牵动腰背又是一阵抽痛——如今连站稳都摇摇晃晃,那端正的姿态对他简直是种奢侈的讽刺。
往下翻,一则有别于昂贵医院器械的建议突兀地跳入眼帘:双手抓握稳固的门框,利用自身重量进行悬吊! 文字解释说这能帮助拉伸脊柱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门框?寇大彪的心猛地一跳,那冰冷坚硬的门框就在咫尺之间,触手可及!这最寻常不过的物件,难道真能成为此刻救命的一根稻草?希望的火花刚闪,又被“循序渐进”、“避免拉伤”的警告浇得摇摆不定。
更多的信息带着强烈的危机感:长期卧床不动,腰背部的肌肉会像闲置的机器般快速萎缩、松弛,最终导致脊椎更加不稳,陷入恶性循环。对抗它?屏幕给出了几个看似简单却直击要害的动作——
仰卧屈膝抱腿: 像个婴儿一样蜷缩,把腿抱紧贴向胸口;
直腿抬高: 绷直腿,尽可能缓缓抬高再放下;
五点支撑: 头、双肘、双足五点发力,像架起一座微拱的小桥,把臀部抬离床面,锻炼核心肌群。
“循序渐进”,“忌忍痛发力”——这两行被特意加粗或标注成醒目的红色,被他浑浊的目光死死锁住,反复在唇齿间无声地咀嚼。
更有一些信息指向了长远:游泳,特别是蛙泳,几乎是恢复腰背功能的黄金运动,水的浮力能托起沉重的伤躯,划动中重建失去的肌力。
游泳?对他来说显然不现实。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他必须每天坚持锻炼,哪怕不能康复,至少也在做一件积极的事。
寇大彪翻身,几乎是滚落到床边,拖着沉重的身体,一步步挪到卧室门口。那冰冷坚硬的门框就竖立在眼前。他站定,深深地吸气,胸腔里发出沉闷的鸣响。手指张开,又猛地收紧,死死扣住门框上方那略显粗糙的木棱,指间早已没了当初的老茧,显得格外生疼。
“起——!”一声压抑在喉咙深处的嘶吼迸发出来。他用尽全身力气将双脚艰难地提离地面,身体的全部重量骤然落在双臂和紧绷的腰背上。一瞬间,腰部传来的不是拉伸的舒畅,而是筋肉被撕扯般的酸胀锐痛,像有无数烧红的针在攒刺。但就在这剧痛之中,一种更深沉的感觉隐约透过——脊椎的关节缝隙仿佛真的在被自身重量一点点拉开、延伸。他就这样悬吊在那里,整个人绷得像一张拉满的弓,汗珠如雨,顺着鬓角、脖颈急促滚落,滴在前襟,洇开深色的痕迹。十秒、二十秒……手臂和肩膀的肌肉不受控制地疯狂颤抖起来,他小心翼翼地垫起脚尖落地,避免腰部再次受力。
“咳…咳咳!”剧烈的呛咳像猛烈的震动波冲向全身,腰背处的凸起处被狠狠牵动,剧痛让他蜷缩倒地,额头抵着冰凉的墙壁,大口喘着粗气。然而,在这剧烈的痛苦余波里,脊梁骨深处,那被压缩了太久的地方,竟奇异地透出一缕…一缕极其微弱的轻松感?像沉积多年的淤泥,终于被撬开了一道细缝,透进了些许清新的风。
带着一身冷汗和残余的疼痛,他喘匀了气,挣扎着爬回了床上。他平躺下来,摊开肢体,缓了缓悬吊带来的肌肉震颤。汗珠顺着鬓角滚进枕头里。他咬紧牙关,右腿绷直,像生锈的杠杆般一寸寸往上抬,膝盖后方撕裂般的酸胀感直冲腰眼。他屏住呼吸,在心里默数到三,再颤抖着把腿缓缓放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突然,门锁“咔哒”一响,母亲的身影裹挟着楼道里的热气挤了进来。
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