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奇怪的是,小洋房里面没有人。
院门打开。有人进去。然后又出来。从车上抬下来一个个木箱。
虽然是小汽车。但是里面似乎塞满了箱子。连续抬下五个木箱。
木箱长度大约有一米左右。似乎有些分量。
坐车的四个人,两个两个的抬木箱。将所有的木箱都抬进去。
可能是放好了。于是锁好铁门。又开始离开。
来的时候,全部带枪。走的时候,都没有带。
显然,他们身上的武器,和那些木箱一样,都全部放在了对面的洋房里。
那么,问题来了……
对面的洋房是谁的?
为什么会有人将武器送入对面的洋房?
是什么武器?
数量有多少?
意念及此,张庸就按捺不住了。
金钱,他喜欢。但是武器弹药,他也喜欢。尤其是现在。他很需要。
密查组是他一手拉扯起来的。什么都要自力更生。经费自己解决。武器弹药也要自己解决。
他不想经过警备司令部的手。
何况,警备司令部那边,也没什么好武器。
轻机枪、迫击炮什么的,不可能给。
就算给,也是只有步枪和驳壳枪。质量可能还不咋的。子弹估计也不多。
还不如自己想办法自力更生。
反正地图能够显示所有的武器弹药。只要是能搞到的,全部搞来再说。
到了他张庸的手里,就是他张庸的。天王老子来了,都不可能还回去。
“赵海!”
“到!”
张庸摆摆手。带着队伍前往对面小洋房。
暴力开锁。进入。
发现里面的洋房似乎一直都没有人住。
桌面上,地面上,都是灰尘。厨房里面也没有任何餐具。衣柜里面也没有衣服。
显然,这是一栋空房子。没有任何住人的痕迹。
在一个房间找到木箱。
五个都在。
除了这五个木箱,还有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箱子。
但是地图只显示武器标志。没有黄金标志。也就是说,金条什么的,就别想了。最多是捞到一些武器弹药。
撬开。
惊讶。
里面都是好东西!
居然全部都是原版的汤姆森冲锋枪!
“啊……”
张庸情不自禁的低呼。
一时间还以为是自己看花眼了。
这么多的汤姆森!
还都是进口原版!
发达了!
一箱就有六支啊!
每支价格都在100美元以上……
不对。有价无市。
这个东西,不是美元能立刻买到的。
主要是距离远。
隔了一整个太平洋。
海运的话,需要一个多月!
路上还不保证安全。
就算你开出150美元每支的价格,也需要特殊的渠道才能搞到。
然后从太平洋彼岸上船,再万里迢迢的来到中国。中间会出现什么变故。谁也不敢保证。你砸出去的资金,分分钟都会打水漂的。总之,它的到岸价是相当惊人的。
拿起来。
沉甸甸的。非常坠手。
原版汤姆森的一个特点就是重。分量十足。
其实不适合东方人。
很多美军老兵也不喜欢使用。觉得太沉。负担沉重。
毕竟是口径11.43毫米的大家伙。再搭配100发弹鼓。重量直接超过十二斤。一般人是单手把握不住的。
所以,后来的改良版,都是使用30发直弹匣。甚至是20发弹匣。
“嘭!”
“嘭!”
继续撬开其他的木箱。
发现还有两箱汤姆森。每箱也都是六支。
其他两箱都是弹鼓。每箱三十六个。总共六十二个。
最终的结果就是,十八支汤姆森冲锋枪。每支搭配四个弹鼓。但是没有散弹。
也就是说,如果弹鼓里面的子弹用完了……
等等。
张庸心思一动。
他的随身空间里面,专门有弹药一栏。
这个弹药是不占用随身空间的。相当于装备栏似的。里面不定时提供一些子弹。
具体数量不明。完全看系统心情。
打开。
果然,里面有11.43毫米子弹。
不动声色的拿一些出来。陆陆续续的拿了一百多发。还没拿完。
估计有五百发左右?上次也是差不多这个数量。
系统的能量不足,只能随机提供一些子弹。枪械什么的,就不要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