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朝的现代化改造 > 第374章 总结会

第374章 总结会(1/2)

    再回到荆州,朱呈祥深深吸一口气,道:“咱们这里虽然比不得几百年后发达,至少这空气清新许多。”

    这一点余诚也十分赞同:“是啊,这么好的环境,被污染我还真有些舍不得。”

    可惜,想要发展,工业化是必经之路,而污染亦是不可避免。

    现代之行,众人都是感触颇多,余诚放他们先回去休息,对此行的考察做出总结。

    唯有徐望,马不停蹄的对众人离开这段时间的情报进行汇总分析。

    一个小时后,汇总后的情报放到了余诚的办公桌上。

    摆在最上边的情报是南明小朝廷的,监国朱由崧正式登基,改元弘光。

    只是朱由崧这个皇帝的处境可不怎么好,张献忠击溃左良玉后,率军直逼金陵,先锋已至芜湖。

    而南明这边,以史可法为督师,辖制左良玉残部,并调高杰与黄得功所部至其麾下。

    史可法命高杰率军两万驻于当涂,命黄得功率八千驻于采石矶,互为犄角。史可法则率领拼凑出来的六千兵马汇合左良玉的残部于高、黄两军之后另立大营。

    朱由崧还觉得不够保险,派出使臣携带金银重宝北上,向满清求援。

    看到这里时,余诚不由面色古怪。向满清求援?他们是不知道“引狼入室”四个字怎么写吗?

    说起来满清与南明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南明求援的使者出发的同时,多尔衮也命多铎率一万五千八旗军,以洪承畴为副,并督孔有德、耿仲明等汉军南下,攻打金陵。

    满清方面的另一路,则是以豪格为主帅,阿济格为副,率两万八旗军,与吴三桂所部关宁军、尚可喜所部汉军合力西进,攻打李自成的大顺军。

    余诚忍不住发笑:“这豪格啊,脑子里都是肌肉吗?”

    “好不容易争了个摄政王和多尔衮平起平坐,不留在中枢巩固权利,竟然外出带兵。”

    徐望道:“可能他是想多立军功,好凭借战功压多尔衮一头吧?”

    “如果他是个普通将领,多立军功无可厚非。可他是摄政王,立下军功顶多算是锦上添花,一旦战事不利,反而给自己平添污点。”

    “更何况,他立下再多的军功,评定功劳的笔却在坐镇中枢的多尔衮手里。”

    余诚摇了摇头,给豪格做了最后总结:“蠢货!”

    “大顺军那边有何动向?”

    徐望从情报堆中翻出一张纸:“山西各地纷纷反叛,驻守太原的袁宗第粮饷两缺,站不住脚,已退军至临汾。”

    “李自成退回关中后,重新集结兵力,并将攻略甘肃的兵马撤回,如今在关中的大顺军兵马约有八万。”

    “此外大顺军南线军团刘芳亮部,已经退回洛阳,还派了刘体纯率五千人驻于南阳,防范我军。”

    余诚不屑道:“才五千人,连塞我军的牙缝都不够。”

    “那要不要吃掉这支顺军,拿下南阳?”

    “不急,刚打下的地盘还没消化呢,先让李自成和满清互撕去吧。咱们要是动一动,把李自成吓跑了怎么办?”

    历史上李自成与满清潼关之战失利后,率部经襄阳南逃,最后身死九宫山。

    余诚很好奇,如今襄阳已经被自己拿下,李自成还能从哪条路逃?

    “还有曹营那边,罗将军派了人来想要议定婚期,已经在招待所那边等了两天了。”

    余诚不禁有些头大,道:“已经等了两天了,就不在乎多等一天。等总结会开完,再让崔先生接手吧!”

    因为军情紧急,所以参与现代考察团的众人只休息了不到三个小时,就被余诚召集起来开会。

    对于此次现代之行,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众人却都感触颇深。再结合众人出发前观看的关于现代制度的纪录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作为文官之首,崔应朝首先发言道:“以我观之,我军治下人口还是太少,而且大多都是务农为生。去年夷陵那边建的工厂,就已经失地百姓吸收的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将农业人口转移进工厂,肯定会有许多土地无人耕种,又会造成很大的粮食缺口。”

    张德厚附和道:“确是如此。去年兴建了许多工厂,就有很多佃户跑去当了工人。”

    到底还是上千年以农为本的思想,余诚能看出手下很多亲民官都没能跳出这个思维框架。

    不过经过余诚的摊牌,至少以后转运物资不用再神神秘秘的。

    李岩道:“如今江南乱起,那些不堪主家支使的奴仆也可以充入工厂。不然让他们闹得久了,心就野了,恐怕日后不好管理。”

    余诚知道,李岩这还是变着法子劝自己控制江南奴变的规模,免得形成如当初闯军那种流民遍地的场面。

    不过李岩说的有道理,江南奴变可以催动,以搅动江南的那潭死水,却绝不能失控成无序的暴乱。

    余诚给李岩吃了颗定心丸:“林泉此言有理,水师要为人员转移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