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朝的现代化改造 > 第360章 工作组到来

第360章 工作组到来(1/2)

    攻陷襄樊,远比想象中更容易。

    但攻下城池只是第一步,能不能将攻打下的土地治理好,才是最重要的。

    得益于余诚剽窃的举动,让襄阳百姓看到余家军宁愿露宿街头也不骚扰民居,瞬间好感拉满。

    入城得第三天,余诚亲自到城外码头,迎接从荆州来的工作组。

    工作组一共有八十多人,由张德厚带领,队伍里既有从官吏中抽调的佼佼者,也有刚从政务学堂毕业的踌躇满志的学员。

    看到余诚亲自来接,张德厚诚惶诚恐的就要下拜:“下官不敢,怎敢劳司令来接。”

    余诚一把拉起张德厚,不喜道:“我余家军的规矩,你都忘了?”

    张德厚就势站起,改下拜为拱手见礼。

    当初余诚悄然北上,返回后也是直接去了荆门,与张德厚已经两月没见。

    张德厚在荆州,消息一桩接着一桩传来。

    李自成东征大获成功,崇祯城破自缢,绵延三百载的大明王朝就此灭亡。到李自成山海关战败,仓皇出逃,这昙花一现的大顺看样子也不是坐天下的料。

    这时候再看荆州,政通人和,兵马强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由此看来,余家军后发制人,似乎离席卷天下似乎更近了一步。

    张德厚每想到此处,都是内心火热。

    谁能想到当初开封城内一个郁郁不得志的酸秀才,有朝一日竟然能混个从龙之功,有望在青史上留下姓名。

    这次攻下襄阳,按照余诚的命令,张德厚转任襄阳知府,带着工作组前往襄阳。他留下的荆州知府,由新投靠的萧汉接任。

    在余家军中,荆州时大本营,荆州知府的位子当然比其他位子重要,但张德厚对这一任命却甘之若饴。

    这可都是资历,是功绩,现在看不出来,等以后再有升迁机会的时候,那时候才显露出来。

    张德厚的心思余诚如何不知,其实要论能力,新投靠的李振声、萧汉,都比张德厚强得多。

    但张德厚从余家军初兴时就在,对余家军的治政思路和手段都了解更深。李振声、萧汉他们的思路都还在封建王朝时期,得有转变思想的时间。

    工作组中还有几个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身影,正是原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和几个当初被送往北上支队拷饷的小官。

    张缙彦让儿子一番活动,终于去到了相对温和的北上支队。也不知道他这一举动对还是错,反正也算是脱离了京师的烂泥潭。

    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他们这些降官也进了工作组,起码能抄抄写写,打打下手。

    “知道你们来襄阳,要从哪方面干起吗?”

    很显然,领导这么说,不是要让你指点江山,而是当好工具人,把领导的想法转变为自己的任务?

    张德厚恭敬问:“请司令指点。”

    “你们要做的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把我们的土地政策贯彻下去,对襄阳治下的土地田产进行确权,为下一步举措打好基础。”

    “你也知道,那些豪族大户隐瞒土地,是常见的事。但在余家军治下,每一亩田地都要登记在册,然后按亩收税,谁都不能例外。”

    “第二还是着落在土地上,一定要把减租减息贯彻到底。如今夏粮即将收获,你们这一步一定要抓紧时间。”

    “地主们敢阴奉阳违的,就下狠手,罚到他们吐血。敢明着抵抗的,立即通知驻军,拿刀枪和他们说话!”

    杀气腾腾的话语后,余诚又缓和下来:“对于那些普通百姓,还是要给他们减负。每户人家都允许留三亩口粮田,这三亩田地可以免税。”

    张德厚适时提问:“每户人家?”

    “对,每户人家。”

    张德厚秒懂,这还是打着拆分乡间宗族的准备。那些宗族大户,动辄几户十几户纠缠在一起,对外排斥,对内压榨,甚至私设公堂干涉司法,是官府力量深入乡村最大的阻碍。

    这一政策,就是逼着他们分家,方便官府的手伸进去。皇权不下乡,那已经是过去式了。

    “第三,是襄阳的公共建设,要仿照荆州进行。从图书馆、影院,到公共厕所,都要开始建设。”

    “我知道,这么多的任务,八十多个人显然是不够。你要吸纳襄阳本地的贤才,争取把他们拉到余家军的队伍中来。”

    张德厚信心满满道:“司令放心,下官一定不负所望!”

    余诚让张德厚入城去,自己则登船前往对岸的樊城,那里还有一批降兵要处理。

    此次攻打襄阳,俘虏抓了不少。襄阳这边抓了两千多俘虏,按规矩,还是送去当半年到一年的苦力赎罪。

    襄阳已经拿下,荆襄大道的建设正需要人手呢。

    樊城却不同,这里的冯雄是带着手下士兵有组织的投降,当然不能像其他战俘一样送去当苦力。

    冯雄今年三十四岁,是从流民中一路杀出来的义军首领。他手下有三千兵马,在守城战中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