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 第342章 生产关系

第342章 生产关系(1/2)

    在公元四世纪推行工业化,哪一步最困难?

    是先进的科学技术?

    只要穿越者的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知识,就可以被投入使用。

    是现代的经营理念?

    小手工业者们自来就懂得如何经营祖传产业,只要时间足够他们就能领悟。

    是过剩的劳动人口?

    数百万人口挤在七山两水一分田的江南,什么都可能缺,就是不可能缺人。

    是丰富的自然资源?

    靠山吃山,淮南八公山一带,物产丰沛,煤炭,钢铁更是丰富。

    在跟小手工业者的交流中,杨行秋明白了。

    最大的困难,是生产关系。

    牛家庄的模式,按照《太平要术》里无为而治的方式来管理,采用屯田制的模式生产。

    具体表现就是,聚集四方的流民,分配给土地让他们耕种。

    牛家的人担任天师,带来信仰和希望。

    曹家的人组织武装,保障秩序和稳定。

    作为条件,庄户们要进行义务劳动。

    在农闲的时候,要到矿场和作坊里工作,来生产工具和生活必需品。

    再靠打家劫舍和走私偷运来补充。

    至于因此而来的贫困,疾病,甚至禁锢,都不作考虑。

    乱世之中,只要能生存,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道家安那其主义者们,就这样建立了一个原始公社。

    这里没有暴政,没有兵祸。

    也没有未来。

    内忧外患不断,朝廷无暇顾及边境上的一个山庄。

    豫州轮流坐庄的士族,大概接受了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不愿意出力讨伐。

    选择了羁縻控制,来节约管理成本。

    可是,世界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

    历史的车轮,同样不会停止转动。

    装神弄鬼的把戏,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打家劫舍、走私偷运,不是长久之计。

    这么个勉强支撑的烂摊子,维持它存在的外部条件,正在不断消失。

    这时候,杨行秋得到了权力。

    要用手中的权力,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

    还有不少困难。

    因为顾缨他们这些手工业者,习惯了接受义务劳动。

    如果不是牛工带头罢工,他们甚至不愿意支付劳动报酬。

    对于大规模的雇佣劳动,连续生产,他们更是不会采纳。

    古人的时间观念相对模糊。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种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方式,已经持续了上千年。

    要想把人排成三班,白天黑夜都工作。

    这种闻所未闻的方式,他们接受不了。

    至于雇佣劳动力来生产,他们也不会接受。

    厨子多了做坏汤,瓦匠多了砌塌墙。

    这些小手工业者对此奉为圭臬。

    各坊都有自己培养的熟练工种。

    他们支持的是能节约人力的蒸汽机。

    合作社需要改变生产方式,从义务劳动改成雇佣劳动。

    这样就能缩短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现在董事长曹硕一定会支持。

    因为他经营的是采矿业,人越多,产出就越多。

    而多出来的雇佣成本,由合作社集体承担。

    顾缨、陆梨、朱拯提出反对。

    理由是现有的人手已经可以按时完成征收任务。

    杨行秋只要用炸药解决坚硬的冻土和岩层就可以了。

    在这方面,他们愿意提供帮助。

    张靳倒是支持。

    理由是,每天都要重新启动蒸汽机,锅炉一次就要消耗大量的燃料。

    而不停工的话,维持锅炉提供蒸汽,消耗的燃料就要更少。

    这样就能切割更多的木料,生产更多的纸张,创造更大的收益。

    还有,要是不能按时完成征收任务,北府一定会来追究。

    就算这杀头的大罪,牵连不到自己头上。

    没有牛家庄这个据点,继续和北方做生意就难了。

    总之,三对三,合作社的股东大会,达不成一致。

    分配利益的时候,都好商量。

    承担义务的时候,就要推诿。

    一阵争论下来,杨行秋只觉得头痛。

    插不上话的牛尚更是烦躁。

    “俺大哥既是天师,尔等竟敢不服?”

    “对呀,我是天师啊!”

    在牛尚的提醒下,杨行秋想起来,自己的另一个身份。

    顾缨、陆梨、朱拯还去了道场,亲眼看过自己的神通。

    拿这个跟他们谈谈。

    “三位如是赞成,贫道可传长生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