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 第212章 海阔天空

第212章 海阔天空(1/2)

    “瞧瞧!”

    葛岑掀开营帐的一角,顺着缝隙观察着外面的情况。

    “养私兵的咱见得多了,能练成这样的还是第一次见!”

    听到葛岑这样说,众人人凑了过来,透过那个小小的缝隙向外张望。

    “看人站岗,昂首挺胸,再看看你们,平时一个个,蔫头耷脑的!”

    其实曹羽就派了十名甲士守在营帐外面。

    就这十个人,好似千军万马,带给了葛岑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似曾相识的感觉,让在场众人想起到了什么。

    “这阵势就是在北府能见识到,还有在老家!”

    “胡扯!”

    葛岑正要批驳一番,突然想起来。

    “去年上巳节,陛下出巡踏青,丹阳的街面上,站满了帝宫宿卫,不就是这个场面?”

    “那可真是个大场面啊!”

    “光是芍药就拉了四五十车。城里都是花香!”

    一群人七嘴八舌,就要说个没完的时候。

    葛岑低吼一声。

    “都闭嘴,睡觉!”

    众人一哄而散,各自安歇去了。

    “山庄私兵,甲杖齐备,训练有素,怪哉,怪哉!”

    葛岑察觉出一些不寻常的地方,打算之后详细探查一番。

    工坊里,顾缨、陆梨、朱拯、张靳正和贾元商量着贸易的细节。

    “往常,都是溯淝水而上,到合肥,乘船入江,丹阳靠岸,后入太湖,终到吴郡。”

    贾元说起往吴郡去最长走的路线,这条路上的关卡,水寨,码头他都熟悉得很。

    顾缨提出了反对意见。

    “不可,倘若此路可行,吴郡本家早该派人联络!”

    贾元如梦初醒。

    “如今江防应是太原王氏主管,寻常商贾通行尚且要盘剥一番,如是北府派人更是少不了勒索!”

    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积怨已久,不然谢家可以直接从京口运输物资,没必要费力气在当地征调。

    看来走长江是行不通了。

    朱拯想到了那条用来走私的路线。

    “顺淮水而下,到淮陵上船,从淮阴入海,南下直到吴郡!”

    这样的话,就是从徐州走海运。

    徐州还在谢家的控制之下,拿着令牌走这条路要方便许多。

    现在正是刮北风的时候。

    走这条路线,最多五天就能到吴郡。

    陆梨支持这个决定。

    “广陵郡的西曹是某晚辈,淮阴有本家的海船,到时自会相助!”

    张靳略加思索,发现了这个方案的问题。

    “往时货少,回时船重。仍须入江,到时为之奈何?”

    这次和往常还不太一样。

    平时从牛家庄带人和货到吴郡,再从吴郡拿银钱回来,走这条路线是可以的。

    现在是送十万张纸到吴郡去,带着巨量的货物往回走。

    要是溯淮水而上的的话,速度就要慢很多。

    如果走长江水道,又会被江防堵个正着。

    顾缨劝众人不要多虑。

    “无妨,到时乘北府粮船回来!”

    的确,现在北府兵这么多人在寿阳驻扎,又在招揽流民,少不了用粮食。

    当地刚刚遭遇兵祸,粮食短缺。

    淮南郡又不在谢家掌握之下,是由各个侨寄世家分占。

    想从他们手里征粮肯定是难上加难。

    如果谢家在这段时间内,打通这条补给线,那么贾元就能顺利回来。

    倘若打不通这条补给线,那谢玄就得打道回府。

    至于谁接受寿阳,顾缨他们倒是无所谓。

    他走之前,能不能想起来找牛家庄算账,就很难说了!

    贾元信心满满。

    “诸位无忧,小人一定准时到!”

    见他做了保证,顾缨四人也放下心来。

    “再确认下明细!”

    在张靳的提醒下,贾元掏出了一张纸。

    顾缨四人凑过来跟着一起看。

    “粗盐?药材?药材!”

    看到杨行秋要采购药材,顾缨抬头看了眼陆梨和朱拯。

    朱拯明白了顾缨的眼神里的暗示。

    “定是炼丹所用!”

    陆梨直接对贾元说。

    “某购一份药材,按先生所需采买。”

    “某也购一份。”

    看着自己的好友们,又开始琢磨起玄修炼丹,张靳捋了捋胡子,叹了口气。

    “唉!贾元,到了吴郡本家,把上次的钱带回来!”

    陆梨又想起尔朱堀卢跟他讨债的事。

    “此事要紧,切莫大意!”

    贾元的回答,出乎他们的意料。

    “赎人买马之费,老夫人说庄里拿!”

    “卢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