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 第178章 前尘往事

第178章 前尘往事(1/2)

    “都散了,俺和贤侄对饮!”

    牛钧准备了几坛好酒。

    从牛尚那里确认了杨行秋的酒量。

    一斗。

    牛钧自认差不多。

    和牛尚一样,特意准备了一大瓮好酒。

    看了眼酒瓮上的“谢”字。

    杨行秋感叹道。

    “不愧是叔侄俩,办法都是一样的。”

    说起身体素质,杨行秋还真不如牛钧和牛尚。

    要是论起酒量,杨行秋还真不怵他们。

    牛钧打开一坛,酒香和米香飘出。

    杨行秋看着牛钧兴高采烈地倒出淡黄色的酒液。

    来吧,你也逃不过钻到桌子底下的命运!

    “有了侄儿的法子,炼钢轻松了许多!一日随手炼钢五百斤!”

    牛钧说着敬起了酒。

    “不过班门弄斧而已!”

    杨行秋谦虚一下,干了一碗酒。

    魏晋时代,发酵酒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为了让酒更加香醇。

    古代需要对酒多次发酵。

    称之为“酘”。

    谢氏一门,人称“诗酒风流”。

    看来不仅是会喝,还会酿。

    和魏晋名士一般,品尝到三酘之法酿出的酒。

    杨行秋是非常愿意再来一碗的。

    牛钧是第一次品尝出自谢氏的美酒。

    迫不及待的又盛了一碗。

    “这酒香甜又清亮,不知如何做得?”

    在牛钧的印象里,酒的味道是微酸,带着点苦涩,还混着酒醪。

    杨行秋接过酒碗,跟牛钧讲起了酿酒的事。

    “取上好糯米,蒸熟,摊凉,下入酒曲,封入坛中,旬日后,再放熟米,酒曲,如此反复。酿造数月,清者于上,浊酒于下,只取上层好酒,便可。”

    “这得多少功夫?多少米?”

    牛钧听完酿酒的过程,打消了自己试着做做的想法。

    杨行秋瞥了眼酒坛,估算了一下。

    “这一坛酒,需糯米十倍不止。”

    牛钧听完,赶紧放下酒碗。

    “三十石米才出这一瓮酒!”

    杨行秋点了点头。

    牛钧慢慢端起酒碗。

    “那可要细细品过才是!”

    杨行秋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说了些闲话,牛钧总算切入了主题。

    “好侄儿,可是博学,比牛家的子侄们强!”

    这是要我这个老师培养牛家的孩子们啊!

    杨行秋听出了话里的意思。

    “叔父谬赞了,小侄既为授业之师,定当倾囊相授!”

    听到杨行秋的保证,牛钧激动了起来。

    “好,好,来再饮!”

    又盛来满满一大碗酒。

    “俺们牛家,靠武勋起家,没出过读书人,读书好,识文断字,不用舞刀弄枪。”

    听出牛钧的舌头开始打转。

    杨行秋借机试探道。

    “退诸葛,破马岱,平辽东,以勇武建业,官拜后将军。”

    牛钧摆了摆手。

    “他没读过书,不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说完,他扯开桌上的荷叶包,拧下鸡腿,递给杨行秋一只,自己抓起一只开始啃。

    杨行秋继续说道。

    “周瑜入荆州,若非曹仁破围,只怕难成大功!”

    牛钧听完,把鸡腿扔在食案上。

    “别提姓曹的,提起来,俺就有气!”

    生什么气呢?

    杨行秋不明白。

    “是小侄失言,该罚!”

    杨行秋正要自罚,牛钧伸手拦住了他。

    “你不知其中缘由,不罚!”

    “武皇帝,文皇帝,明皇帝知遇之恩,俺不敢忘,俺就恨曹硕而已!”

    杨行秋看向已有几分醉意的牛钧。

    “小侄属实不知。”

    牛钧端起酒碗,杨行秋跟着拿了起来。

    “要不是他们,日子不会这么难!”

    牛钧喝下一碗酒,开始滔滔不绝讲起了过去的事。

    本来牛家庄没有必要长期躲在深山里,与世隔绝。

    毕竟只要他们不说出去,也不会有人真的追究这些难民和司马氏的旧怨。

    把这件事说出去的人,就是曹硕一家。

    跑到建康城去认祖归宗。

    被人赶了出来不说。

    回来没安生几天,又要带着人投军建功。

    结果吃了个败仗,功没建成。

    带去的人死了大半。

    挖到金矿后,要建什么天子宗庙。

    大张旗鼓引来了官军的调查。

    建宗庙他们可不管。

    朝廷派下来的苛捐杂税必须要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