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人间情多 > 第344章 勾连

第344章 勾连(1/3)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各位看官肯定问了,肖劲怎么就出现在王府宴席上了,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就说这夏日里的太原城呀,也是乍雨乍晴的,善变的很!

    御史中丞王令骑在马上,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街道住宅心中更百感交集。

    多少年没有回来呀,可这次来也是有求于家人,期待这族长能够一如既往的给力。

    王令把头转向队伍中央那辆装饰华贵的马车中。

    肖劲就坐在里面。这不是为了把场面搞起来吗?

    一是可以彰显自己高贵的身份,二是让王家人不敢小觑同时还能够感到光荣

    毕竟此行的目的很简单——说服太原王氏的族长同意徐同知扶正小妾,

    虽然肖吟也是妥妥的帝室之胄,可毕竟她爷爷被逐出玉蝶,她自己也是在风尘中历练了一些时日呀!。

    \"停。”王令抬手示意队伍停下,策马来到马车旁,轻声道:\"仲石呀,太按照礼制,我们需先派人通报族长,待族长安排后才能进门。\"

    \"逢源兄,你是本地人,一切依你安排便是,今儿我是客随主便,听你吩咐,指哪打哪呀!\"

    肖劲说是这么说呀,可眼中闪过一丝深意,\"不过,本王希望此事能尽快办妥。”

    王令低头应是,心中也直接打鼓,太原王氏也是几百年不堕的大族,家风还是很严厉的。族长不吐口,已故徐夫人亲人就不敢应承下这事情!

    说来说去,这事成功的关键就是要看族长的态度了!

    王令当然明白那位等待扶正的小妾,是曾经造反被杀的老王爷的孙女,如今虽脱了贱籍,但出身终究是个隐患。

    若能得太原王氏这样的名门认可,对肖劲一派自然是极大的助力。

    \"来人,持我的名帖先去告知族长王安道大人,就说王令携贵客前来拜访。\"王令从怀中取出一封早已备好的名帖,交给身旁的亲信。

    望着亲信远去的背影,王令不禁回想起自己在这座城中的过往。

    父母早亡,是族长王安道将他这个远房侄子接回府中,供他读书识字,才有了今日的御史中丞。这份恩情,他从未敢忘。

    \"逢源似乎心事重重呀?\"肖劲不知何时已下了马车,站在王令身侧。

    王令回过神来,浅笑道:\"只是近乡情怯,多年未归,不知族长大人身体可还康健。老族长对我有恩,想想这么多年我确实回来的少了。”

    肖劲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你此番回来,族长定会欣喜。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逢源见机行事不行也没什么,我们在想别的办法,如果那成了自然是更好的了!”

    王令心中一紧。肖劲这话看似平常,实则暗含压力。

    他深吸一口气,“老族长为人刚正,最重礼法。难免愚直了一些,若要他同意徐同知扶正妾室,恐怕要费些心力呀”

    \"所以才需劳动我们两个人一起登门呀!”

    肖劲打断他的话,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相信,以逢源在族长心中的地位,再加上咱们那投其所好的礼物,此事并非没有转圜的余地。”

    王令只能点头称是。

    他知道,肖劲所说的投其所好,除了即将呈上的贵重礼物外,还包括承诺解决王氏子弟在京城读书的问题——这对一个重视教育的大家族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筹码。

    不一会亲信回来了“禀大人,族长得知大人归来,十分欣喜,已在祠堂备下接风宴,请大人与贵客即刻入祠堂。”

    王令闻言,心中稍安。

    族长愿在祠堂接待,说明对他仍视如家人。

    祠堂乃一族重地,非亲信不得入内。”

    王氏祠堂位于城西,是一座三进的大院落。

    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处处彰显着这个千年望族的底蕴与气派。

    祠堂门前,两排家丁整齐站立,中间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负手而立,正是族长王安道。

    王令远远看见那道熟悉的身影,眼眶不由发热。

    快步上前,在族长面前跪下,行了大礼:\"不孝侄儿王令,拜见族长大人!\"

    王安道伸手将他扶起,上下打量,眼中满是欣慰\"好孩子,果然成了栋梁之材,你是王家的骄傲呀。”

    他拍了拍王令的肩膀,“在京城可还习惯?御史台的事务可繁忙?”

    王令连连回答\"托族长的福,一切都好。只是时常想念族长,想念家乡。”

    王安道这才将目光转向肖劲,不卑不亢地行礼“老朽王安道,见过王爷。寒舍简陋,恐怠慢了贵客。”

    肖劲连忙还礼“王族长言重了,本王冒昧来访,打扰了族长清净,还望见谅。\"

    \"王爷光临,是王氏一族的荣幸。\"王安道侧身让路,“请王爷入内叙话。”

    一行人进入祠堂前院。

    院内古柏参天,青石铺地,处处透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