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 第946章 内地推广

第946章 内地推广(1/2)

    水力大纺车在北疆的成功,如同给兵械院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匠人们摩拳擦掌,准备将这套成熟的技术向内地水网密布的地区推广,以期更大程度地惠及民生,同时为兵械院开辟更稳固的财源。

    然而,技术的移植并非一帆风顺,新的挑战很快接踵而至。

    叶明选派了以王铁锤为首的数名精通机械的匠师,带着优化后的图纸和关键零件,前往江南鱼米之乡——苏州府,筹备建立第一家内地水力纺织工坊。

    然而,不到一个月,王铁锤的求助信便快马加鞭地送了回来。

    信中的字迹透着焦灼:“…大人明鉴,江南水势平缓,河道虽多,却无北地湍急之力。”

    “我等选址之河道,水流量尚可,然流速缓慢,驱动之水轮转速不足,难以带动全部纱锭,效率大打折扣,甚至不及熟练女工脚踏之力…尝试加大水轮,然河道宽度及桥梁高度所限,难以施行…当地匠人多有质疑,言此物劳民伤财,不如旧法…”

    叶明看着信,眉头微蹙。他忽略了南北水文的差异。

    北疆河流湍急,水力充沛,而江南水网虽密,却多以平缓为主,难以提供足够的动力。王铁锤他们遇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适用性问题。

    “召集机巧坊和格物组!”叶明立刻下令。

    工棚内,气氛有些沉闷。王铁锤信中提到的问题摆在面前,让之前沉浸在成功中的工匠们清醒了不少。

    “妈的,南边的水跟没吃饭似的!”一个年轻匠人忍不住抱怨,“白瞎了我们那么好的机器!”

    “抱怨有何用?”老匠师李头瞪了他一眼,“想法子才是正经!能不能…把水轮做小点,但转快点?”

    “不行,”立刻有人反驳,“水轮做小,受水冲击的面积更小,更没劲儿了!这是死结!”

    宋应文沉吟道:“或可改变传动比?加大水轮与纱锭轴之间的齿轮速比,让水轮慢转,但纱锭转得快?”

    “试过了!”另一个参与过北疆建设的匠人道,“速比太大,水轮那点扭力根本带不动,稍微加点负荷就停转了!”

    讨论陷入了僵局。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给这新生技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阻碍。

    叶明听着众人的争论,脑中飞速思索。他想起现代的水电站,同样面临水头(落差)和流量的问题。对于低水头、大流量的情况,似乎…

    “或许…我们该换一种水轮。”

    叶明缓缓开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立式水轮靠水流冲击叶片,需要一定的流速。江南水缓,但流量大。我们可否用一种…像卧倒的马车轮子一样的水轮?部分浸入水中,依靠水流的推力,而不是冲击力来转动?这种轮子,或许在慢速水流中,能获得更大的推力?”

    他凭着模糊的印象,用炭笔在纸上画了一个简易的“卧式水轮”(类似于弗兰西斯水轮的雏形)草图,轮周带有弧形的叶片。

    匠人们围拢过来,看着这奇怪的设计,议论纷纷。

    “这…这能行吗?看着怪别扭的。”

    “靠推不是靠砸?力道能足吗?”

    “试试不就知道了!”王铁锤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竟亲自赶了回来,一脸风尘仆仆,“大人!南边那帮孙子说话阴阳怪气,俺受不了那气!俺觉得您这法子值得一试!俺这就带人做个小模型试试水!”

    叶明看着王铁锤急切的样子,笑了笑:“好!就在院后小溪缓流处试验!需要什么材料,尽管支取!”

    新的攻关立刻展开。模型制作、下水测试、测量推力、调整叶片角度…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工坊里再次充满了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激烈的争论声。

    技术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坦途。

    就在这技术攻坚的关键时刻,国公府的家宴上,气氛却有些微妙。

    叶凌云看着明显清瘦了些的叶明,叹了口气:“明儿,听说你在江南的工坊,遇到了难处?可是那新纺车…出了纰漏?如今朝中盯着你的人不少,凡事当谨慎些,莫要授人以柄。”

    言语中带着父亲的担忧。他虽然为儿子之前的胜利高兴,但更怕他年轻气盛,栽了跟头。

    李婉清也忧心忡忡:“是啊明儿,瞧你累的。有些事,急不来的。要不…先歇歇?”

    连二哥叶风也劝道:“三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如今圣眷正浓,更需如履薄冰。江南士绅关系盘根错节,你那新工坊动了不知多少人的饭碗,他们明里不敢如何,暗地里…”

    他摇了摇头。

    家人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叶明知道,他在北疆的成功,是建立在军需和皇帝支持的硬需求上。

    而在内地推广,则直接触动了地方传统手工业者和相关利益群体的奶酪,阻力必然更大。

    他放下筷子,笑了笑:“父亲、母亲、二哥,你们的心意我明白。江南工坊确遇技术难题,但并非无法解决,工匠们正在全力攻关。”

    “至于那些暗地里的手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