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来得格外早。叶明推开作坊大门时,十几位工匠已经忙得热火朝天。
院中央,一架造型奇特的云梯正在组装,折叠的关节处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
"大人来得正好!"赵德柱老匠人兴奋地迎上来,胡子上的铁屑随着他激动的动作簌簌落下,"最后一道机关刚刚装好!"
叶明卷起袖子,亲自检查每一处铰链。
这架云梯是他根据现代工程学原理设计的,收起时只有普通长梯大小,展开后却能高达五丈,而且重量比传统云梯轻了一半。
"试试承重。"叶明示意几个壮实的工匠上去。
赵德柱紧张地摸着胡子:"大人,这...会不会太冒险?"
"无妨。"叶明自信地拍了拍云梯主体,"我计算过,至少能承重八百斤。"
六个膀大腰圆的工匠战战兢兢地爬上去,云梯纹丝不动。院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
老赵激动得老泪纵横:"神了!真是神了!这要是装备边军,攻城拔寨如履平地啊!"
叶明笑而不语,转而问道:"现在做一架要多久?"
"回大人,精工细作的话,得十天。"
"太慢了。"叶明摇摇头,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看看这个。"
图纸上详细分解了云梯的三十四道工序,每道工序旁标注着所需工时和匠人数量。
赵德柱眯着眼看了会儿,突然一拍大腿:"妙啊!这样分工,熟手专做一道工序,三日就能出一架!"
"不止。"叶明指向最后一道工序,"这里还可以再细分。我想从民间招募些女工,负责打磨和包装,她们手更巧。"
赵德柱有些犹豫:"大人,这...女子进工坊,怕是不合规矩..."
"规矩是人定的。"叶明拍拍老匠人的肩,"您孙女打磨的箭头,不是比许多老师傅还精细吗?"
提到孙女,赵德柱顿时眉开眼笑,不再反对。叶明又交代了几句,便匆匆赶往账房——今天是胡三娘正式上任的日子。
兵部账房内,几个老账房正围着新来的小姑娘窃窃私语。
胡三娘穿着崭新的青色官服,显得有些局促,但手中的算盘却打得噼啪响。
"大人!"见到叶明进来,她立刻起身行礼,差点碰翻墨砚。
叶明摆摆手:"不必多礼。账目梳理得如何?"
胡三娘眼睛一亮,立刻指着桌上几本账册:"发现三处问题。天启五年冬衣采购,账面比实际多支出一万二千两;天启六年箭矢损耗,比往年突然增加四成却无战事;还有..."
她压低声音,"兵械院去年一笔铁料支出,收货单上的签章与户部存档的不一样。"
叶明眉头一皱。前两个问题他早有察觉,但最后一个...
"你确定?"
胡三娘重重点头,取出两份文书对比:"真的不一样!您看这个'部'字的写法。"
确实,两份文书上的"部"字,一个方正规矩,一个却略带潦草。若非专门对比,根本看不出来。
"查查这笔铁料最终去了哪里。"叶明低声吩咐,"记住,只向我一人汇报。"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