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了。"叶凌云突然变招,木剑划出诡异弧线,三根青竹应声而断,"胡人的铁桶阵,弱点在东北角。"
竹叶纷飞中,他压低声音,"昨日我跟踪郑焕到西郊,见他与胡人密会。"
叶明接住一片飘落的竹叶:"可有实证?"
叶凌云从怀中摸出块金牌,上面胡文狰狞:"从那胡人身上顺来的。背面刻着'黑水部赠郑君'。"老将军冷笑,"够诛九族了。"
竹露滴在金牌上,映出扭曲的倒影。叶明摩挲着冰凉的金属,忽然听见厨房方向传来小妹的笑声。隔着雾气,炊烟笔直如柱。
厨房里,李婉清正在教叶瑾做菊花糕。石磨碾过糯米的声音规律而安宁。
"筛粉要耐心。"李婉清将细箩交给女儿,"力道不均,蒸出来就有硬块。"她意有所指地看了眼刚进门的儿子,"就像朝堂之事,急了反而坏事。"
叶瑾认真过筛,突然"咦"了一声:"娘,这面粉味道怪怪的。"
李婉清神色骤变,拔下银簪插入粉中。再取出时,簪尖已泛出诡异青色。
"曼陀罗粉。"她声音极轻,"去查今早谁进过厨房。"
叶明握紧金牌的手青筋暴起。竟有人把手伸到叶家的饭食里!正要发作,母亲却按住他手腕,轻轻摇头。她取来新面,若无其事地继续示范揉面手法,只在叶明耳边留下一句:"打草惊蛇不如请君入瓮。"
蒸笼上汽时,天色已亮。叶明匆匆咽下两块糕点便赶往兵部——秋分大典就在今日午时。
兵部衙门比往日喧闹。新提拔的寒门官吏们围着沙盘争论布防方案,见叶明来了,纷纷行礼。韩奎端来碗羊肉泡馍:"大人先用些吃食。"
粗陶碗里的肉汤热气腾腾。叶明刚喝两口,忽有文书送来急报。他随手将碗搁在公文上,油汤浸透纸背,竟显出几行淡红色字迹!
"这是..."叶明立即将纸对准阳光。水渍显现的是一串名单,每个名字后面标注着"月影"二字及数字。第七行赫然写着:"羽林卫郑焕,月影七"。
"密写药水。"墨衡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遇油则显。"
叶明心头狂跳。这份潜伏名单,或许就是破局关键!正要细看,赵小满慌张跑来:"大人,叶小姐在郑府出了点状况..."
叶瑾此刻正在郑府花厅,指尖死死掐着绣绷。她今早借口送新绣样来访,本想探听郑皇后动向,却不慎听见丫鬟们私语。
"娘娘最近迷上西域龙涎香,熏得整个寝宫都是那甜腻味儿..."
"昨儿半夜还命人加熏了三炉,说是安神..."
甜腻?叶瑾想起兄长描述的刺客衣物气味。她正欲多问,郑家小姐突然出现,阴恻恻地盯着她:"叶姑娘对熏香很感兴趣?"
此刻面对郑小姐假惺惺的留膳邀请,叶瑾强笑道:"家母嘱咐我早些回去。"
她起身时"不小心"碰翻茶盏,借着收拾的动作,将袖中早备好的空白纸条与对方案上信函调包。
回府马车里,叶瑾展开那张纸条,上面只有寥寥数字:"午时三刻,紫宸殿偏门"。字迹竟与太子有七分相似!
叶明在东宫找到李君泽时,太子正在水榭独自对弈。棋盘上黑子已形成合围之势。
"紫宸殿偏门的纸条,殿下可知情?"叶明单刀直入。
李君泽执子的手悬在半空:"什么纸条?"
听完叶瑾的经历,太子脸色煞白。他推开棋枰,从暗格取出一份奏折:"看看这个。"
奏折是郑焕所上,建议大典后皇帝移驾紫宸殿休憩。"他们要动手的地方不是天坛..."叶明恍然大悟,"是紫宸殿!"
李君泽突然将棋盘边缘轻敲三下——咚、咚、咚。节奏与王铁柱描述的胡人变阵鼓点一模一样。
"父皇今早又服了'安神汤'。"太子苦笑,"现在谁劝他取消大典,谁就是谋逆。"他忽然推倒棋盘,"表弟,今日这局,我们怕是..."
"未必。"叶明按住太子的手,将父亲给的金牌拍在案上,"劳烦殿下将此物呈交陛下,就说..."他压低声音道出一计。
离开东宫时已近巳时。叶明绕道去了趟西市,在熟识的胡商那里买了包东西。回府更衣时,发现叶瑾守在他房门外。
"三哥,这个给你。"小妹递来个簇新的护身符,针脚细密,"我连夜绣的。"
叶明拆开一看,里面除了平安符,还有把小巧的匕首。"娘给的。"叶瑾眨眼,"她说你知道怎么用。"
秋阳渐烈,雾气散尽。叶明整装出门时,整座长安城已笼罩在大典的钟鼓声中。
长街两旁跪满百姓,禁军持戟而立。在这样明媚的秋光里,谁也想不到,一场足以颠覆王朝的风暴正在酝酿。
叶明摸了摸袖中的金牌与匕首,大步走向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