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 第55章 有条不紊

第55章 有条不紊(2/2)

武,也是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因为李信建立的大夏帝国,与传统皇权至上的中原王朝不同。

    大夏的军事制度,行的是战兵府军结合制,是军功升爵,军勋封侯...

    这就导致了,各部将军府,从将领到基层武官,极度渴望战争。

    然后就是李信开国初期,制定的诸夏战略,和王侯分封制...

    让李夏高层文武,和各大战区的统帅,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和人生野望...

    因为大夏行的是分封制,地区上的暴动,和部族叛乱,根本不用中央朝廷操心。

    事实上,大夏也确实遇到了,汉庭所预料到的,扩张之后的各种问题与矛盾。

    比如魁头和东胡的余孽的叛乱,但这些问题在产生之初,便被本地的将军府,给直接平灭掉了。

    再加上有太史慈、魏延、臧霸、王雄、张辽、石勒、步度根、拓跋荣、慕容度等人封国封地的榜样在前。

    大夏的分封制,就更加具有吸引力了,传统的封侯拜相,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封王封国,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而想要功劳,还有什么能够比,直接发动战争,要来的更加快捷呢?

    再有就是,李信在开国之后,释放了官山海的地利...

    并陆续在阴山、燕山、恒山、太行、泰山、秦岭、以及天山等地区,设立了二十四座大型兵工厂...

    这些兵工厂就近地区,也设各种大型配套,和附属工坊,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的物资产出,和经济发展...

    这些兵工厂里生产的皮革铠甲,刀枪剑戟,弓弩箭矢等武器装备,自然不会留在仓库发霉...

    而发动战争,便是最好的消耗手段,也是军火贸易,最好的催化剂...

    开拓出的疆土,和新增的人口,以及各地的本土特产,和手工制品,又带动了市场贸易的活跃...

    整个国家的从上到下,从将府军的统帅,到中基层武官,再到地区工坊主,都渴望着战争带来的红利...

    可以说,现在的夏国,基本上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大夏到诸夏蜕变的前期阶段,进入了一种,正向的内外良性循环...

    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李信知道,自己当初还是低估了,金银铜本改革,解禁官山海,和释放民间生产力,所带来的剧烈变化...

    各大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批量的冒出,这些工坊因地制宜,采用了新式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效率提升了何止十倍...

    产能过剩有些夸张,但物资绝对富足,以往那种百姓吃不上饭的场景,已经逐渐远去。

    整个黄河以北,夏幽并冀,四大部州,哪怕是普通之家,也能一日三餐,啃上羊肉泡馍...

    也就是说,李信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当初制定的八年规划,甚至还有盈余...

    其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大大超出李信,和各方势力的预料,更超出了大汉的认知。

    而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大夏君臣,还是大汉境内的世家权贵,皆已经默认了诸夏正统的事实。

    至于所谓的皇权大义,和四百年的刘汉法统,除了少部分愚忠者在坚守外,其他的,有识之士,已经在默默的转换门庭了。

    甚至在他们看来,李夏入主中原,取代大汉,统一天下已成必然...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