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 > 第246章 盘点五大政变第一位:玄武门之变!

第246章 盘点五大政变第一位:玄武门之变!(1/2)

    秦朝

    嬴政神色一动,沉吟地看着靖难之变的最终结局,目光在朱棣的身上游离片刻后说道:

    “虽然起兵一事成功,但从名义上来说,依然是得国不正,血亲之间的相互夺位,

    即便朱棣再做出多少出色的功绩,那些握着笔杆子的家伙们必然会在正统与否的问题上大费笔墨。”

    ……

    汉朝

    刘邦看着脸庞沾血的朱棣,也是眼睛微眯:

    “这倒是个人物,不仅老天帮助,自己也有些胆识谋略,皇位的争夺优胜劣汰,不管过程如何,最后的结果是怎样那就是怎样。”

    ……

    三国时期

    零陵上将邢道荣一脸神气,抖了抖满是灰尘的盔甲,轻蔑一笑:

    “不过就是仗着手中的精兵良将罢了,要是我有这么一支军队,什么曹操,刘备,中原的那些臭鱼烂虾,我都不放在眼里。”

    ……

    唐朝

    李世民面色古井无波,下一秒,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叔叔夺侄子的皇位,朕相信,如果朱棣不是迫不得已,也绝不会走上这么一条道路,

    轻则身败名裂,遗臭千年,重则身首异处,株连亲人,

    朱棣啊朱棣,一定是陷入绝境,不反则死,才发动兵变。”

    ……

    宋朝

    朝廷中的文臣们看到这一幕,一个个后背汗毛倒竖,将心中的顾虑全盘拖出:

    “朱棣原本是镇守边疆的藩王,手中握有重兵,而且在军队中素有威望,因此才有了反抗的资本,

    那我们一些镇守边关的将军,是不是也该再削减削减他们的兵马,以免……”

    ……

    光幕定格在朱棣执刀侧身,直面皇位的画面。

    不过很快,画面逐渐变得晦暗无光,整个场景黑洞洞的,看不到一点缝隙。

    各个年代的人们都被这种异象给吸引了过去,不自觉地抬头注视:

    “发生什么事了?”

    “难道是老天出问题了?”

    “不是应该还有一个政变没盘点吗?”

    ……

    在众说纷纭的时候,光幕再度一震,画面上的黑暗如同墨水一般被金黄给推开。

    所有人的脸上都倒映出璀璨的金黄色。

    紧接着,金黄忽然暗淡下来,一道城门赫然出现在光幕正中央,肃杀之感扑面而来。

    城门之上写着三个大字“玄武门”

    旋即,一道人影挽弓搭箭,在他身后,有着数百甲士视死如归。

    ……

    秦朝

    嬴政兴致大起,看了看肃穆的玄武门后,笑道:

    “看来,又是一场生死斗,或许,那个挽弓搭箭的人影就是本次政变的主谋,他,会成功吗?”

    ……

    唐朝

    李世民看到这里,已经能够知道光幕中盘点的事件是什么了。

    他摸了摸自己的手背,抖了抖身上的龙袍,嘴角一歪,以一种睥睨的姿态望向光幕。

    那目光,是审视!

    【盘点五大政变,第一位:一朝两储,暗流涌动,手足相残血染宫门——玄武门之变】

    ……

    唐朝

    李元吉望着光幕中的那道挽弓搭箭的身影,一时之间总觉得有些熟悉,他暗暗思酌道:

    “这身形,怎么有点像他?难道他先下手为强了?”

    ……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本该是百废待兴,一个朝代最有蓬勃生机的时刻,权力的内部却出现了巨大的隐患】

    【唐高祖李渊与自己的儿子们打下天下】

    【其中老大李建成和老二李世民的权力角逐最为突出】

    【按理说,一个朝代的继承者应该是最有希望的太子,而皇帝也应当倾尽心血去培养太子】

    【可到了李渊这里,他却采取了权衡之策,使得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威望几乎是并驾齐驱】

    【这种情况如同火药一般不断积攒,直到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时达到了顶峰】

    ……

    宋朝

    赵光义对于唐朝的历史还算了解,看到光幕中的李渊和李世民时,笑道:

    “玩权衡之术,却让自己的儿子们互相残杀,立长不立贤,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

    况且,作为父亲,作为皇帝,立场一直不明确,这不是给了李世民造反的机会吗?

    也活该你李渊最后的结局。”

    ……

    【在几次暗杀中,李世民都命大,逃过一劫】

    【李渊听说后,也不想让事态恶化,于是私自召见李世民,让其回到洛阳,仍然可以建天子旌旗】

    【李世民知道自己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父皇是要将他赶出长安,为李建成让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