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 > 第226章 八大贤后第二位:文德皇后长孙氏!

第226章 八大贤后第二位:文德皇后长孙氏!(1/2)

    明朝

    一些刚刚喝完烈酒的将军们朗声大笑,道:

    “想不到在那宋朝还有这等贤明的皇后?”

    “哈哈,我还以为宋朝的皇室都是沆瀣一气,软骨头。”

    “贤后生于弱朝不是贤后之过啊!”

    ……

    刘娥让得各朝各代皇帝们眼前一亮,女子之身,能做到皇帝该做的事,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光幕上的刘娥身影已经缓缓褪去,紧随其后的是一位风姿绰约,言笑晏晏的女子慢慢出现。

    盘得整齐的发髻,干净的衣裙,和善的笑容无不彰显着此人的落落大方,清新淡雅。

    ……

    这位皇后的出现瞬间便引起各朝的一阵骚乱:

    “此女子又会是那个朝代的皇后呢?”

    “哈哈,真不知道是哪个皇帝有这种福气?”

    ……

    【盘点历史八大贤后,第二位:贤良淑德,心胸宽广,果敢自信,深明大义——文德皇后长孙氏】

    唐朝

    李世民眼前已经一片模糊,泪水顺着脸颊不断滴落。

    没错,在先前盘点宋朝的时候,李世民以为唐朝已经没有机会了,没想到,他的长孙皇后排到了第二名,不由得泣不成声。

    ……

    李承乾同样热泪盈眶,嘴中大呼:“母亲,母亲!”

    ……

    【公元六百零一年,长孙氏一脉出了一位水灵讨喜的女婴】

    【女婴的小名为观音婢】

    【观音婢从出生那日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在良好的家庭背景下,观音婢熟读诗书,精通各种礼仪】

    【因此,她的父亲长孙晟尤为宠爱观音婢】

    【看着观音婢越长越大,长孙晟便开始为自己这颗掌上明珠的婚事忧愁起来】

    【当时的皇族宗室中,英杰才俊如过江之鲫,但却都入不了长孙晟的法眼】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长孙晟得知唐国公李渊家的二儿子一表人才,乃是人中龙凤】

    【于是,长孙晟不假思索的便订下了娃娃亲】

    【可就在观音婢八岁的时候,长孙晟突然去世】

    【长孙家族不愿接纳孤儿寡母,将观音婢一家赶了出去】

    【观音婢的母亲无奈,只能带着观音婢和长孙无忌投奔娘家】

    【观音婢的舅父高士廉对落难的一家十分同情,将他们妥善安置】

    【观音婢的哥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从小玩到大,交情颇深】

    【二人经常相约在一起游玩】

    【而高士廉恰好看到这一幕,一眼便断定李世民不是池中之物】

    【恰好此时,高士廉得知观音婢和李世民的娃娃亲后,便将观音婢嫁入李家】

    【就这样,同为十几岁的少年和少女便结为眷侣】

    【但这样美满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李世民的母亲在随军出征时,不幸死亡】

    【祸不单行,观音婢的舅父高士廉也吃了官司,被无情贬黜】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观音婢和李世民都承受不住】

    【好在二人互相安慰,一起携手这才度过难关】

    【也就是在逆境之下的相互扶持,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不久,唐国公李渊被杨广派遣到太原驻守】

    【观音婢和李世民也随同前往】

    【在太原接下来的日子里,观音婢将李家后方收拾得井井有条】

    【此外,还主张修建佛寺,博得当地的民心】

    【到了隋朝末期的时候,太原的李家已经十分壮大】

    【而这时,各地纷纷掀起反抗暴隋的义旗,起义军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将矛头对准杨广】

    【唐国公李渊顺应时势,参加反抗大军的行列】

    【在李家强大的攻势下,李渊很快便攻进了长安】

    【公元六百一十八年,唐国公李渊登基,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李世民被封为秦王,观音婢被封为秦王妃】

    【不过,在唐朝初建的时候,暗流仍旧不断涌动】

    【太子李建成在朝中辅佐朝政,而作为老二的李世民则在前线浴血杀敌,开疆拓土】

    【慢慢地,李世民的威望在朝中渐渐盖过了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他与自己的幕僚勾结,又与李渊的妃子勾结,到处散播对李世民不利的话语】

    【李渊听到了这些流言蜚语,心中权衡一番后,还是决定疏远李世民,支持太子李建成】

    【如此明显的排挤落到观音婢的眼中,也是让得她心急如焚】

    【她知道长此以往,夫君李世民必然难逃被杀的命运】

    【于是,她对李渊更加孝顺,还花重金买通李渊的妃嫔们,让其给李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