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 > 第209章 一概威胁者全杀尽,朕要独揽大权!

第209章 一概威胁者全杀尽,朕要独揽大权!(1/2)

    【以前的主子亲政,以前的臣子也得跟着鸡犬升天】

    【刘义隆的亲信王华以及他的党羽们想要推陈出新,扳倒老一辈的大臣,全方位地替代他们】

    【于是,他们跑到刘义隆的身边,不断进谏徐羡之等辅政大臣们妄图重新夺回权力,密谋杀害皇帝的谗言】

    【刘义隆心里本就对此有些芥蒂,为了以防万一,他决定亲自制定计划】

    【刘义隆以北伐的名义,开始在建康整顿兵马,其意不言而喻】

    【谢晦的弟弟连忙将这个消息告知谢晦】

    【可谢晦却认为这是刘义隆想要出兵北伐,绝对不会来攻打自己】

    【在谢晦深信不疑的情况下,刘义隆瞬间打了他的脸】

    【征讨谢晦的部署已经悄然展开】

    【好在有人暗中送出一封书信给谢晦】

    【谢晦这才连忙与部下商议如何应对】

    【而就在这个时候,檀道济被刘义隆召回宫中】

    【作为参与政变的核心人物,檀道济却没有被秋后算账】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刘义隆要留着重用】

    【而当前正是檀道济表明忠心的时候到了】

    【刘义隆在建康城大张旗鼓,将谢晦谋害皇亲的罪行一一列举】

    【接着,让到彦之作为前军,先行前往荆襄捉拿谢晦】

    【檀道济则负责在后方运送粮草,随时接应到彦之】

    【在大军西进之时,刘义隆没有闲着,而是将徐羡之和傅亮召回宫中】

    【谢晦的弟弟发现刘义隆的端倪,知晓这是要将辅政大臣赶尽杀绝】

    【因此,在半路上,他便对傅亮小声说道:

    “皇宫中有变故,不要前去。”】

    【傅亮心领神会,胆战心惊地向城外逃跑】

    【临走之时,他还不忘派人去告知徐羡之】

    【徐羡之听闻这个消息后,同样大惊失色,立刻调转方向往建康外围逃走】

    【但一路上徐羡之的心境十分惨淡】

    【原本以为刘义隆会是一个明主,没想到只是时候未到】

    【绝望之下,他自缢而死】

    【傅亮没有跑出多远,很快便被朝廷抓住】

    【刘义隆一脸正色地看着傅亮,道:

    “你何故要跑呢?”】

    【傅亮神情悲伤,泪落满面,回道:

    “我本是一介布衣,承蒙先帝不弃,托付重任于我,连杀两位皇储,只是为了我大宋的江山社稷啊!”】

    【与此同时,荆州的谢晦无奈出兵,在荆襄一带布防,抵抗朝廷的西征大军】

    【接着,他又写出一封谏言上表给刘义隆】

    【信中言辞诚恳,悲愤交加:

    “陛下列出臣等三人的罪状,简直是子虚乌有!

    若臣等意图谋反,大可效仿曹操,在废掉刘义符后,重新扶植皇室幼童上位,挟天子而号令天下,又为何偏偏要奔赴数千里,前来迎您登基呢?

    刘义真与刘义符二人都不是治国安邦的明君,若让他们继承皇位,则大宋必亡!

    如此,我等废昏立明,又有何错?

    陛下身边的王弘、王华等阴险小人心怀不轨,以流言构陷忠臣,那我便带兵勤王,清君侧!”】

    【此番谏言将谢晦的忠贞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却丝毫不影响朝廷进军的速度】

    【谢晦不敌,很快便溃败回师】

    【朝廷的大军一路横推,将出逃的谢晦活捉,送往建康城】

    【就这样,三位扶持刘义隆登基的功臣最终却沦落到问斩的地步】

    【此后,刘义隆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治理朝政】

    ……

    唐朝

    作为托孤大臣的长孙无忌见到光幕里的三位忠臣被杀,背后不禁一寒:

    “即便是一心为国,用错误的行为做了正确的事,也会难逃一死么?李治难道也会杀我这个舅舅吗?”

    ……

    【胡夏这边,开始走了后秦的老路】

    【赫连勃勃死后,他的儿子赫连昌继承皇位】

    【但赫连昌的几个兄弟们则个个对皇权觊觎万分】

    【此时,邻近的北魏开始趁虚而入了】

    【在了解到胡夏的内部不和后,拓跋焘果断与胡夏宣战】

    【正值严冬季节,拓跋焘仍旧率领数万大军从河面而过,直奔胡夏都城统万城而来】

    【统万城中的赫连昌还在与群臣商讨事宜】

    【突然接到北魏大军抵达边境的战报,内心慌乱不已】

    【仓促之下,他组织兵马前去迎战】

    【但人心不齐的胡夏军队初战便大败】

    【赫连昌知晓进攻无望,只能带军回到坚不可摧的统万城驻守】

    【拓跋焘连攻数次不能取胜,只能另辟蹊径,从胡夏的南部发起突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