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也是如此,在放肆无序的氛围中尝到了甜头,慢慢地将年幼所学习到的优良德行全都抛之脑后】
【唐太宗李世民在见到心爱的太子日日堕落,心情自然是五味成杂,为其感到忧虑,更为王朝的后继感到担忧】
【恰巧这时,李承乾的弟弟魏王李泰得知皇兄的处境,内心也开始打起小算盘】
【皇兄李承乾本就幼时染病,如今腿不能走,且性格大变】
【父皇显然对其不满,如果他在这关键时刻崭露头角,与皇兄作出鲜明对比】
【那么,太子之位,可就不好说了】
【因此,李泰开始为他的计划造势,主编起了《括地志》】
【不仅夜以继日的吩咐手下认真编纂,还时刻观察朝廷的动向】
【过程一帆风顺,《括地志》完稿的当天,李泰便亲自送到李世民的手中】
【李世民将其捧在手心,在一卷卷宏伟的文字记载中,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有着雄心壮志,囊括宇内的自己】
【一瞬间,便是对李泰这个儿子青睐有加】
【李世民让李泰在长安暂住,此外,还特地恩准他在长安开设文学馆,招录学士】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有心人的眼中,文学馆所招募的人可是李泰的心腹】
【换句话说,李泰在长安有了与李承乾分庭抗礼的资本】
【加上当时李世民给李泰的赏赐可谓是丰厚】
【绫罗绸缎,珠宝奇珍,仆从仪仗,琳琅满目】
【有些时候,这个规模甚至超越了太子】
【遵守礼法的大臣们上书,暗示李世民做得有些逾矩了】
【但李世民却不为所动,直接废除太子出用库物的限制】
【李泰见到父皇的态度,十分满意】
【于是,开始了他的下一步操作,拉拢势力】
【朝堂之中本就不是铁板一块,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明争暗斗】
【而更倾向于李泰的明显是崇尚文武大才的武官集团】
【在一天天的积累下,支持李泰的官员们开始抬头】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便李承乾变得放纵不羁】
【可当他听闻这个消息后,脸色剧变,心中暗道不妙】
【李泰是他同母的胞弟,而且,开疆拓土,有着一定的威望】
【父皇将其留在身边,还任由其培植自己的爪牙】
【这不是在明摆着打他太子的脸】
【自己病怏,胞弟正盛,太子之位在父皇眼中只是一念之差】
【可失宠的自己还有竞争的资格吗】
【他害怕,他恐惧,他不甘,他不愿就这么失去自己的太子尊位】
【理智轰然崩塌,疯狂占据了他的脑海】
【李承乾想起几十年前,玄武门发生的政变】
【于是,不想坐以待毙的他决定效仿,诛杀李世民,直取皇位】
……
秦朝
嬴政嘴角噙着一丝轻笑:
“儿子弑杀父亲,大逆不道,这样的孩子,溺爱太深,成长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
唐朝
李世民心中一痛,手臂猛抬,却迟迟说不出话来。
天道好轮回,自己玄武门弄了一出好戏,如今又要上演一次,主角却成了自己的儿子,可笑,可笑啊!
……
【朝堂之中到处都有李泰的眼线,李承乾肯定不敢找其中的人当帮手】
【但仅仅凭借太子东宫的力量,又显得太微薄】
【所以,他干脆将目光投向各地的封王】
【很快,李承乾便找到了帮手,齐王李佑、汉王李元昌等都愿跟随李承乾谋反】
【经过几个月的密信往来,他们的谋反部署已经十分完备】
【只等一个恰当的时机到来】
【上天不负“有心人”,李世民的寿辰即将来临】
【按照计划,齐王李佑率大军直扑太极殿,斩杀结束宴会,打道回府的李世民】
【而太子府的亲信则原地待命,随时准备宣布李承乾继位的旨意】
【至于汉王李元昌则按兵不动,见机行事】
【可是,百密一疏,太子亲信中有两个人,分别叫张道源和王辩,他们不喜欢太子骄纵跋扈的性格】
【趁着夜色,偷偷跑到李世民身边,告了密】
【得知太子谋反的李世民长吁短叹,但仍旧照常举行寿宴】
【寿宴当天,声势浩大,一切仿佛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欢声笑语之后,李世民打道回府】
【齐王李佑依计行事,他从齐王府出发,率领精兵气势汹汹地朝李世民追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