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如此,身为太子,仁慈固然重要,但不能为一事直言,为错误扭正,独自感伤,实在固执。”
“君子者,以自强不息,自强,萧统还未能作成,称其为德行高者,尚且还可。”
青石路板上,几位穿着长衫的中年儒士侃侃而谈。
……
“其实深究醋鹅,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佛道之别”
“诚然,在推崇佛法的南梁以道士之术驱邪避恶,这落到萧衍的眼中,岂不是尘埃遮目,再加上小人抹黑,罪罚当然逃脱不了。”
两位捻着佛珠的信徒,走在大路上,头朝佛寺,面露虔诚,淡淡发话。
……
南梁
萧衍脸色黯淡,如暮秋枯败的老树,没有一丝明朗:
“老糊涂了,老糊涂了,信了半生佛陀,却未赠朕一双慧眼,害死统儿,毁掉朝之梁柱。
苦啊,苦啊,统儿一生活在温室之中,却遭此厄运,究竟是命还是他本该的劫数?”
……
光幕再度响起一阵轻鸣,随着场景的转换,一道人影跃然而出。
居于最中央的是一颗吊着白绸的脑袋,其面容坚毅,眼神却飘忽不定,往下看去,手中还紧紧攥着滴血的宝剑。
此情此景,让所看之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
秦朝
嬴政双目灼灼,静静看着这道影子,出声喃喃:
“身为太子,手却提七尺长锋,自经于房梁之上,这是为何?”
……
汉朝
汉武帝刘彻心痛不已,原来,这光幕中出现的此人正是他最疼爱的儿子刘据。
“你…你为何会出现在这上面啊?”
用着几乎颤抖的声音,刘彻扶着龙椅,慌忙站起。
他努力地擦了擦眼睛,希望自己是看错了。
可是,在听到后方卫夫人传来的抽泣声,他彻底崩溃了。
花尽心血培养的儿子,最后竟是这般结局?
刹那间,一股怒火将悲痛冲刷殆尽,他刘彻倒是要看看,是谁如此大胆,害死了太子刘据?
……
唐朝
李世民双目一脒,脸上没有任何波澜,让人看不出阴晴变化:
“若是我猜测无误,此人或许是历史上那起兵不成,反被逼死的戾太子——刘据!”
……
【盘点历史六大悲情太子,第四位:慈祥宽厚,温和谨慎,惶恐起兵,被逼而死——刘据】
……
“被逼?谁敢逼我的据儿?”
刘彻怒拍桌案,眼睛之内血丝密布,充满杀气。
……
【汉武帝时期,由于匈奴未灭,急需将才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而卫氏一脉便在这种情况下粉墨登场】
【两位将军,卫青和霍去病的出现,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
【作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也更受汉武帝喜爱】
【终于,刘据出生了】
【汉武帝对此十分欣喜,不仅让谋士为其撰写赋词以表庆贺,还将刘据的生母卫子夫立为皇后,大赦天下】
【七岁,刘据便被立为了太子】
【儿时的刘据也没让汉武帝失望,聪慧过人】
【为了将其培养成可靠的皇帝,汉武帝在朝中为其广搜名师,辅佐教导】
【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对于刘据的培养更偏向于文治】
【毕竟,打下这么大的天下,单纯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与民休养生息,以仁政得到百姓的支持】
【所以,在刘据出生的那一刻,汉武帝便想将这么一项能名垂千古的大任交给他】
【刘据勤奋好学,又在诸多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的引领下,对于仁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例如,在搜罗宾客时,刘据从来不看这些人的豪奢清贫,而是观察其一言一行后,去辨别真正能为己所用的人才】
【而汉武帝对于刘据这种培养势力,招揽人才的情况予以肯定】
【并且亲自建造了博望苑来支持刘据】
……
春秋战国时期
一些聪明的才士笑了笑,道:
“这些能出现在光幕上的太子,其实情况都大差不差,开始的时候都是给予厚望,可最后却由于种种原因遗憾离场。”
“自身原因,小人陷害,君王先老,这些东西,缺一不可啊。”
……
汉朝
汉景帝刘启看向远方,神色似乎有些游离,回想到他在太子时期,所做的广收宾客一事,似乎也没遭到父皇的抵制:
“对朕寄予厚望,朕似乎做得还不够好,与民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