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康熙酷爱南巡,曾经六次声势浩大,游历江南】
【乾隆也认为,自己就该和爷爷一样,一展帝王之风范】
【于是,在国库充盈之时,乾隆便着手准备南巡的事宜】
【第一次南巡的场面便十分宏大,光是随行的人员便有接近四千多人】
【为此而准备的船只马匹极尽奢华富丽】
【南巡的路途也十分遥远,足有五千多里】
【因此,皇上的圣驾每到一处的时候,当地的官员和百姓都要夹道欢迎】
【而且,乘坐的御舟太过庞大,乾隆便征调了大量民夫前来运作】
【皇帝圣驾所经过的地方必须是笔直宽阔的大道】
【于是,遇到有民宅挡道的,便下令强制拆除迁移】
【受此无妄之灾的平民百姓不在少数】
【因此,为了防范百姓的怒火,便将其阻拦得远远的】
【百姓们听到圣驾来临,可却只能远远看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队伍,根本不能一睹乾隆的面容】
【一时间,民间不知道是该贺喜还是该感到悲哀】
……
秦朝
秦始皇嬴政若有所思,倒是意识到了什么,自己似乎也有着南巡,只不过倒没有这般奢华。
他眼瞳中闪烁着异色,淡淡道:
“寡人巡视乃是为了施威于海内,让得有异心者臣服,可没像这乾隆一般享乐!”
……
清朝
康熙帝见到光幕中如此奢靡的南巡,琳琅满目的华冠金饰后,顿时不知说些什么。
要知道,他虽然也进行了六次南巡,可是,哪有一次是像这样铺张浪费的?
他摇着头叹息道:
“弘历孙儿啊,你还是没有理解朕南巡的真正意义啊?
如此劳民伤财,这是不可取的啊!”
……
隋朝
大运河的沿岸
当地的百姓在看到皇帝巡视地方的一幕幕,瞬间便是想起了隋炀帝的巡狩,顿时脸上浮现出痛苦之色:
“皇帝巡狩,其实最后苦的是百姓啊!”
“想那杨广准备巡狩之际,可是征调了多少民夫,最后呢?能够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
“帝王享乐,付出代价的都是我们这些穷苦百姓啊,这个道理,亘古不变!”
……
【之后,乾隆又进行了五次相同规模的南巡,累计耗费了数千多万两的白银】
【但若是加上乾隆临幸各地中,官员们大肆招待、上供的钱币估计也有不少】
【另外,南巡途中的衣食都是不得有失偏颇】
【随行的牛羊不能满足乾隆,大臣官员们便在地方索取】
【很多百姓一年到头都未必能吃上一口荤腥,却还要为皇帝提供遥不可及的美味佳肴】
【加上路途之上的行宫住所,也必须富丽堂皇】
【通过这些事情,各地的商人摸清了乾隆的秉性】
【于是,他们不断自掏腰包讨好乾隆,有豪绅甚至特地设宴截胡】
【譬如,当乾隆来到扬州之时,扬州的富商在行宫中栽种梅林,建造三仙池,取悦乾隆】
【乾隆还酷爱提诗,他游遍山水,在卢沟桥上写下“卢沟晓月”四个大字】
【此外,还在泰山、南湖等地留下许多诗句】
【由此可见,乾隆的南巡可谓是玩得十分尽兴】
……
汉朝
文、景两帝都是止不住地叹息:
“食民糜,食民膏,安敢如此?”
“百姓都未能温饱,作为一国之君,竟是在享福?”
“昏君,昏君啊!”
……
宋朝
宋仁宗赵祯有些悲伤,似乎是为百姓蒙受此等灾祸而感到感同身受:
“安敢如此祸害百姓啊?!
百姓活得不如意,全给了你皇帝,又有何用?”
……
明朝
朱元璋则是毫不掩饰露出愤怒之色:
“这般对待咱老百姓,我看你这乾隆王朝是不想长命了?!”
……
【南巡彰显了乾隆的硬实力,那么,在思想上,乾隆也是十分专制的】
【要知道,亡国不可怕,亡一国的思想才可怕】
【如果在文化上、思想上脱离了皇帝的控制,这是十分可怕
的】
【于是,乾隆便颁布了重令,谁要是在文字上犯罪,那便直接抄家灭门】
【当时,乾隆年间便出现了这么一个荒唐的案子】
【而这案子所害死的人便是以敢于直谏闻名的孙嘉淦】
……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