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 > 第105章 乾纲独断,谁敢忤逆朕的旨意?

第105章 乾纲独断,谁敢忤逆朕的旨意?(1/2)

    【但盛世是皇帝的盛世,是王公大臣的盛世,不是黎民百姓的盛世】

    【乾隆经常是以谦逊面目示人,但实际上却喜欢专权独断】

    【当时,江苏多地阴雨连绵,下了几个月,导致很多地方积水,粮食收成大打折扣】

    【紧接着,又遭遇冰雹天气,使得大部分农田颗粒无收】

    【这么一来,大米的价格便水涨船高,一发不可收拾】

    【百姓们向当地官府请求,希望可以降低米价】

    【但官府对此十分冷淡,在他们看来,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灾年,不必大费周章】

    ……

    一些忍受过饥荒的百姓们看到这种惨状,眼中都是有着可怜之色闪现:

    “食不果腹,这便是那盛世吗?”

    “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一个官府的态度往往映射出皇帝的态度,这乾隆…”

    ……

    【一位名叫顾尧年的平民对官府的这种做法,非常的不满】

    【他写下了“无钱买米,穷民难过”八个大字,贴在自己身上后招摇过市,来到了官府门前,号啕大哭】

    【这一哭直接引起周围饥民的共鸣,他们也加入了顾尧年的队伍,一时间,官府外哭声一片】

    【当地巡抚名叫安宁,他听说这件事,便直接让官府将带头的顾尧年抓进了大牢】

    【可逮捕顾尧年之后,动乱并没有平息,百姓们纷纷冲进官府,要求释放顾尧年】

    【事态一发不可收拾,安宁便将这事上奏给乾隆,大肆渲染暴民如何可恶】

    【收到奏报之后,乾隆也是很震动,便让巡抚安宁好好教训闹事的元凶,将其杖毙,以一儆百】

    【百姓们见到这种情况,便想起来一向公正,有着美誉的两江总督的尹继善】

    【他们便希望尹继善能够解救顾尧年】

    【哪知道,这不知怎么传到了乾隆的耳中】

    【乾隆知道尹继善的名声非常的好,不管是百姓还是豪绅,都对他称颂不已】

    【可在乾隆眼中,这尹继善都有如此声望,那谁还记得皇恩浩荡】

    【于是,乾隆便不顾一些臣子的反对,让尹继善去苏州亲自主持斩首暴民】

    【在处死顾尧年等人的那天,尹继善和安宁共同临监】

    【这一幕,不仅让得尹继善的名声受损,还使百姓们心寒】

    【他们这才发现,乾隆爱民,爱的只是顺民罢了,他们的死活,又有谁管】

    ……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眉毛一皱:

    “这便是专权独断吗?

    天下如此之大,百姓如此之多,国家事务如何正确处理,需要是诸臣一起商量,然后才能执行,国家大事怎么能由皇帝一人独断?

    ……

    明朝

    朱元璋看着乾隆这种行为,虽说没有异议,但还是觉得不太妥当:

    “朝政的确要一人处理才行,譬如说那宰相、丞相什么的,分权了,不可取,

    但这乾隆做得也太绝了!”

    ……

    【无独有偶,二十年后,山东又发生了饥荒】

    【官府不但不赈灾,反而额外征收钱粮,让许多百姓,没办法活下去,民怨沸腾】

    【这时,清水教的王伦认为时机已到】

    【他将这些吃不饱饭的百姓们笼络在一起】

    【看大势所趋,造反的时候也到了】

    【于是,王伦便带着农民大军攻下了阳谷县】

    【接着,又辗转攻下了临清城】

    【乾隆收到了告急文书,当即怒骂道,这种奸民,太过猖狂】

    【一旦抓获为首的乱臣贼子,便立即凌迟处死】

    【至于同党,则以死罪论处,押送京城】

    【但是,乾隆很快便变脸了】

    【因为,临清城的农民军十分强悍,而攻城的官兵却懦弱异常,根本拿农民军没有办法】

    【王伦更是乘势反攻,将运河的一截给占领,使得朝廷的漕运受到影响】

    【此事传到朝廷,不仅皇帝震动,大臣们也为之议论纷纷】

    【就在这关键时刻,李漱芳站了出来,对乾隆上书道:

    “奸民之所以闹事,就是因为地方官隐瞒灾情引起,

    况且奸民主要还是一些填不饱肚子的流民,

    只要一边镇压,一边安抚,将那些犯错的官员罢职便能解决这次灾祸!”】

    ……

    三国时期

    曹操点了点头,很是赞同这李漱芳的建议:

    “此等计策,足以使得离心离德的百姓渐渐归附,至于那王伦,必然独木难支!”

    荀彧也笑道:

    “的确如此啊,百姓嘛,给口饱饭吃,便不会反!”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