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了安抚废太子李显,同时也为了稳定局势,特意通过韦氏传递安抚信号,维系李唐血脉的合法性。这让韦后在房州的困境中看到了转机。她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向武则天展示自己的忠心和顺从。她时常向武则天进献丰厚的贡品,表达自己对她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她也在暗中积蓄力量,为未来的反击做准备。
2. 韦氏家族的权力渗透
随着李显被贬,韦氏家族的势力暂时受到了压制。然而,韦氏家族并未因此而沉寂。他们利用武周朝女性参政权力的示范效应,积极寻找机会,试图重新崛起。
韦玄贞(韦后之父)凭借着韦氏家族的声望和影响力,被擢升为豫州刺史、后拜侍中。这一任命,标志着韦氏家族开始重新进入唐朝的政治核心。韦玄贞深知家族复兴的来之不易,他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积极招募人才,扩大家族的影响力。他礼贤下士,广纳贤才,为韦氏家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韦玄贞的带领下,韦氏家族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他们与朝廷中的其他势力展开明争暗斗,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韦氏家族也注重与其他家族的联姻,通过婚姻关系加强家族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他们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为韦后未来的专权奠定了基础。
四、复位风云:中宗复辟后的权力顶峰(705 - 710)
1. 神龙政变:从囚徒到皇后的逆袭(705)
神龙政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政变。在武则天统治后期,由于她的年老体衰和权力欲望的膨胀,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李显在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的支持下,发动了神龙政变,一举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重新夺回了皇位。
韦后在此次政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在李显复位后,被封为皇后,从此正式登上了权力巅峰。然而,韦后并未因此而满足。她渴望像武则天一样,掌握更多的权力,实现自己的野心。
神龙政变后,政治权力重新分配。五王政变的功臣们虽然成功推翻了武则天,但也面临着来自韦后集团的挑战。他们虽然在政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如何对待韦后家族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一部分人主张对韦后家族进行严厉的打击和限制,以防止他们专权;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韦后家族在神龙政变中有一定的功劳,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和让步。这种分歧,为后来韦后集团的崛起埋下了隐患。
2. 效法武后:垂帘听政的野心(706 - 710)
韦后复位后,开始效仿武则天,积极干预朝政。她重用亲属,排除异己,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权力集团。韦温(兄)被任命掌握禁军,安乐公主则干预诏命,兄妹二人的权力欲望逐渐膨胀。
韦后对佛教的推崇,也成为她巩固权力的手段之一。她模仿武则天大造佛寺、广度僧尼,试图借助神权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她的这一行为,不仅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也引起了朝廷中一些正直官员的不满。
在权力欲望的驱使下,韦后试图改立太子,废黜李重俊(节愍太子),引发了朝政的动荡。李重俊的被废,打破了唐朝皇室内部权力的平衡,导致皇室内部矛盾激化。同时,也引起了朝廷中部分正直官员的反对,他们担心韦后的权力过于膨胀,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威胁。
韦后的种种行为,逐渐引起了朝廷中其他势力的不满和警惕。她的权力欲望和野心,让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失去了人心。
五、致命转折:景龙政变与韦氏之死(710)
1. 皇权争夺的恶性循环
韦后掌权后,皇权争夺陷入恶性循环。安乐公主野心勃勃,她谋求“皇太女”之位,引发了朝廷中激烈的反对。她的行为,挑战了唐朝皇室内部的传统秩序,也让朝廷中的其他势力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节愍太子李重俊政变(707),是皇权争夺恶性循环的一个典型例子。李重俊对韦后集团的专权和安乐公主的不满,促使他发动了政变。虽然政变最终失败,但却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和纷争。
韦后集团妄图长期掌权的野心,与唐朝皇室内部的传统秩序和朝廷中其他势力的利益产生了严重冲突。这种冲突,使得朝廷内部的局势日益紧张,也为后来的唐隆政变埋下了伏笔。
2. “唐隆政变”中的覆灭(710)
唐隆政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李隆基(玄宗)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一举推翻了韦后集团。
马嵬驿事变的镜像重演,韦后与安乐公主被斩,家族遭全面清算。在政变中,李隆基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