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满眼红名开始 > 第198章 巫觋与士,逐渐宏阔

第198章 巫觋与士,逐渐宏阔(2/7)

期,就不存在“巫觋”。

    而是那之前,与那之后的“巫觋”,存在太多根本性的不同。

    那之前,“巫觋”本身的属性是很杂的,军事,正治,文教,日常民生,精神生活,只要有能力,各方面都能掺一脚,权柄极大,甚至可以成为实际上的部族主宰。

    这种混乱,也令其对自身定位极不清晰。

    既是官职,又是神职,加之彼时还没有“绝天地通”,都有着对“神”的解释权,又都没有。

    混乱至极,莫衷一是。

    而在此之后,从大命王朝开始,“巫觋”这一职业变得纯粹起来,专门负责与“祭祀”、“通神”相关事务。

    至于军事、正治这些与国家治理相关之事,只有专业人士负责,与他们再没有任何关系。

    “巫觋”的重要性降低了,可也让这个群体纯粹而专业起来。

    或是家族传续,或是师徒相传。

    因为他们的特殊性,甚至能够跨越朝代的更替。

    譬如大命王朝的巫觋在大契王朝同样受到承认,大契王朝的巫觋,大稷王朝同样会予以任用。

    长久而稳定的传承,专业而纯粹的群体。

    绵延三个王朝,将近两千年的时光。

    在一代又一代的研习参悟之下,在不同的巫觋传承中,渐渐有了各自的特色。

    譬如善于跟某些动物沟通,善于“相人”,善于观天象,知风,察雨,善于堪舆大地……等等等等。

    在从各种杂书的零碎信息中,拼凑出这样一个脉络之后,耿煊对于元帝集九州之力,用数十年时间,才最终编撰成册的《九流秘术》有了新的认识。

    他不再人云亦云的认为,这是元帝求长生求得魔怔之后的成果。

    这或许是他的目的之一。

    但其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价值,其实就是对从大命王朝开始,到大稷王朝结束,九州范围内绵延近两千年的“巫觋传承”的一次大搜集,大汇总。

    这是“巫觋体系”的集大成之作。

    这同样是对“巫觋体系”的抢救性保护。

    当然,《九流秘术》的涵盖范围,超越了巫觋体系。

    还同时包含了许许多多的职业体系。

    从药石,到锻造,到耕种,到畜牧,几乎无所不包。

    耿煊甚至怀疑,《房中术》的源头,便来自于某个古老的职业。

    从这个角度来说,《九流秘术》是当之无愧的超级文化工程。

    是能为元帝的冠冕增光添彩的“明珠”,而绝不是败坏他形象的“污秽”。

    之所以说《九流秘术》是对巫觋传承的抢救性保护。

    一是因为到了元帝时期,“巫觋”的地位渐渐式微,这带来的就是“巫觋传承”的逐渐没落。

    二是在元帝为大业帝国设计的,可传续万万年的框架中,再也没有了“巫觋”的位置。

    也就是说,以元帝为分界线,原本由三个王朝接力供养,但在大稷王朝末期已经开始没落的,成体系、成规模的庞大“巫觋”群体。

    随着元帝时期最后一批逐一死去,自此以后,这一横跨三个王朝,历经近两千年风雨的群体,将彻底退出九州舞台。

    除了零星的传承,什么都不会再剩下。

    而元帝并没有让他们无声无息的退场,反而给了其一个回光返照的机会,将一代代凝结下来的智慧和心力,变成《九流秘术》中那一部又一部篇章的养分。

    “巫觋”的没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这就要提及第二个分水岭,“稷公制礼”。

    “稷公制礼”,并没有立刻让“巫觋”没落。

    “巫觋”的发展,反而是在“稷公制礼”之后的三百多年才达到顶峰。

    但这并不是“稷公制礼”带来的,而是已经蓄势上千年的“巫觋体系”沿着惯性向前的结果。

    “稷公制礼”催生了另一个群体,“士”。

    他们游走九州,既有聪明的头脑,坚韧的心性,也不缺仗剑杀人的血气。

    有活力,有传承,充满好奇心,有探索、开拓和冒险精神。

    热衷学习,也乐于将自己学到的分享出去……

    可以说,“巫觋”有的优点,他们都有。

    “巫觋”不具备的优点,他们也有,且有很多。

    这是一个新生的,比“巫觋”更富有朝气,更有生命力的群体。

    而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

    “修炼一道”并非由“士”创造,却是在这一群体手中完善,并逐步发扬光大。

    若要追溯“修炼”的历史,一点不比“巫觋”短暂。

    早在黑帝以前的远古时代,那些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神话人物的“才能者”们,经他们摸索掌握的一些技能心得,都可以归纳到“修炼”一道之内。

    大命王朝,大契王朝,同样不乏“才能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