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楚韵 > 第268章 说客

第268章 说客(2/3)

  “下官仔细比对雇凶案中契书上的私印,与此别无二致。”林尽染淡然一笑,接过书信,却未急于装进信函,反而琢磨起书信中的笔迹,“书信上的笔锋轻重横竖,虽勉力与林尚书相近,但终归缺了些···风骨。其实再仔细比对雇凶案中契书的笔迹,下官宁愿相信后者是林尚书亲笔所书。而前者,许是为掩盖破绽,故此书信中的内容很少,不易为外人辨别。”

    林靖澄抿唇一笑,又迈开步子,自嘲道,“老夫哪有什么风骨,林御史怕是看错了。”

    林尽染追身上前,“下官适才去御史台库房领取密函时,恰逢贵府夫人呈递此案的关键物证——飞钱。想必林尚书很清楚,若是从林府搜查出这份物证,您将面对的是什么。”

    见其拧眉不语,林尽染补充道,“若受财枉法,按律当处以绞刑,即便不枉法,也得流放三千里且劳役三年。林夫人替夫自新,纵然能罪减一等,可当真能高枕无忧吗?雇凶案现今已有定论,只待圣裁,若陛下重启明园案,林府当真能承受的住这接踵而至的罪名吗?”

    林靖澄的脚步一滞,却仍是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只是脚步较方才更沉了些。

    明园藏尸案虽已了结,可显然,真正的罪凶已呼之欲出,即便林明德早已身故,可他终究是汝南林氏的后嗣,是记在林氏宗祠的谱牒中,若是添上一笔强犯、杀人的罪名,林氏的清誉就算是彻底毁了。

    “其实下官一直在想,是谁检举告发尚书令曾雇凶夜袭大将军府。思来想去,下官以为只能是林尚书,对吗?”

    林靖澄一愣,又轻声笑道,“林御史可有依据?”

    “那下官斗胆猜一猜。”林尽染收回书信,放入怀中,继而拢了拢手,字斟句酌了一番,“林尚书为官谨慎,鲜有错漏,偏偏在此事上疏忽大意。纵然那些蟊贼及家眷目不识丁,林尚书仍刻意留下契书及私章钤印。想必一来确有声东击西之意,二来是打算以此做交换,下官说的可对?”

    林尽染并未将话说得太直白,但足以令林靖澄通晓话中之意。楚帝除世族之心已久,却迟迟拿不住林氏的把柄。林明德确实四处惹祸,但终归份属个人行径,尚不能牵连整个林氏宗族。直至明园案揭发,林靖澄不得不出此下策,试图以此换取林明德的性命,同时也是消除这位陛下的戒心。

    林靖澄眸底闪过一丝失落,又显露出几分释然,慨叹道,“无怪陛下和太师对林御史如此重视,你当得起。”

    林尽染与林靖澄在昭阳门大街上闲庭信步的消息早已传出宫外,皇城中得信的大小官员纷纷借口外出登东,于路上佯装偶遇,企图探听到些消息,奈何其身后有右卫将军随行看护,仅那股气势已唬得旁人不敢接近。

    “十年前,林尚书就已破格擢拔为尚书令,统领六部,稳坐百官之首,可见陛下器重。”林尽染的话音稍顿,沉吟片刻方道,“林尚书为官做宰多年,想必这三日中,已然想通陛下是何用意。”

    林靖澄的脸色沉了几分,缓声道,“看来林御史是要做说客。”

    “此届科考由林尚书主持,可尚书台内公务依旧井然有序,左右仆射未有差池。自那时起,下官以为林尚书已了然陛下的用心。而今御史台的三桩案子,确需林尚书做出正确的决断,想必您也清楚,纵然林夫人此举或可裁定为自新,但对方必然还藏有后手。届时陛下,还有那位将陷入两难,想来林尚书也不愿她真的豁出性命相救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靖澄确实有不死的可能,即便获判绞刑,长公主作为昔日旧人定然不会袖手旁观,若是显露身份,以命换命,她失去的不过是清名,可作为旧情人的林靖澄却能以‘八议’特权,令皇帝陛下再三忖量,酌情减刑。

    话虽如此,但显然林尽染的内心较林靖澄也好不到哪儿去,双手在袖中紧握成拳,根本不敢示众。

    林靖澄今日若负隅顽抗、固执己见,根本等不到他与其他世家联合抵抗,或者说林氏的参与实则无太大干系,只是名义上若当朝尚书令都提出抗议,这反抗的阵营只会愈发壮大而已。

    而楚帝根本不会容忍此事发生,或许会依据三桩案子,责令重判。毕竟林靖澄在刚到四十的年纪,就被破格提拔为尚书令,如果仅是韦太师和长公主的颜面,那绝对是无稽之谈。诚然,于社稷而言,丧失林靖澄的确是不小的损失,但面对满盘局势,弃车保帅无疑是唯一的出路。

    林靖澄抬眸看向林尽染,幽幽道,“你是在赌?”

    林尽染并未回应,强颜一笑,“下官在龙泉郡时,曾偶遇一位故人,与他做了一笔交易。”

    “交易?”林靖澄稍稍眯了眯眼眸,饶有兴致地问道,“什么交易?”

    “下官小妻的生母尚在南海,想来林尚书清楚自己的价值。”

    林尽染一直很犹豫,任来风提出的条件就是要拿林靖澄换元瑶的生母。只要前者一过江南,后者会立即送往长安,与元瑶一家团聚。

    目下的情状很明显,既能激起皇帝与世家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又能让林靖澄因此案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