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楚韵 > 第218章 态度转变

第218章 态度转变(2/3)

师太是长公主一事。即便如此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杜子腾仍保持一丝清明,未落入陷阱之中。

    “按杜府尹所言,说到底不过是笞刑,文墨先生又何须自裁?”可追问者并未打算轻易放过。

    “既文墨先生三十年前已知晓此等秘辛,为何非要等到昨日才昭然于众?”

    “杜府尹说更夫是为马车撞死,可有凭证?”

    “我等扎根在常乐坊,大公子未迁入诚园前,从无发生此等怪事。”

    杜子腾拧着眉头,眼见围观百姓步步紧逼,衙役已然吃力、招架不住,偏生问题接踵而来,根本容不得他喘息。

    林明礼咬牙,恨恨地放下侧帘,欲要下车。祸事本就因他而起,也该由他结束,可刚掀开车帘探身出来,就见三皇子领着府兵赶至。

    巡防营卫队连忙抱拳揖礼,齐声声高呼,“拜见三殿下!”

    声势冲天而起,唬的百姓一愣,人群如同被划开的波浪般左右分开,纷纷行礼,“拜见三殿下。”

    三皇子昂首而出,雄健有力的步子踏地比平素更重,向林明礼的方向摆了摆手,旋即扫了一眼已被巡防营喝止住的现场,轻笑一声,“怎么不吵了?继续啊,方才还如此闹热!”

    人群中走出一书生,约是不惑之年,目光炯炯有神,揖了一礼,“三殿下,杜府尹刚刚的解释,实在不能令我等信服。”

    “为何要让你信服?”

    三皇子说话很是猖狂,倒真是令这书生怔住神。

    素闻成年的皇子中,仅三皇子不喜诗书,却整日喜爱结交些饱读之士,也不知那些人是如何能忍受这等粗鄙的皇子。

    “方才吾听有人问起,文墨先生为何要在众人面前自裁?”三皇子敲了敲手中的折扇,挑眉道,“这个问题不去问死去的文墨先生,反倒是来问杜府尹,尔等当真不觉得可笑?”

    “这······”那书生咽喉一哽,登时回不上话来,此问倒真是出自他口。不过是为刁难一番杜府尹,不曾想被三皇子听了去,连带‘周文墨为何昨日才说出秘辛这等问题’也就顺势化解。

    让一个活人去解释一个死人生前是什么想法,当然可笑!

    三皇子缓缓踱步,思忖片刻,“至于昨夜死了个更夫,巡防营上报是林府的马车昨夜受了惊,许是栓马的缰绳松了,才致使它横冲直撞,这与仵作的验尸结果也算吻合。你们倒是说说,是哪里出了差错?”

    “可···可自大公子迁入诚园后,连着两日发生怪事,且···且文墨先生所言与大公子的确···的确有干系。”旁侧的青年拱手一礼,可底气着实不足。

    “你们担心的不过是半夜里会否有枉死的冤魂索命。吾将话放这儿,若常乐坊闹出连杜府尹都破不了的案子,一应后果,吾替林明礼担下。彼时若要勒令他回林府,不用尔等在此喧闹,吾自会押他回去。如此,可满意?”

    围观的百姓皆是面面相觑,毕竟才第二天,若非是真惶恐到了极点,还不至于上门来闹。何况多数不过是看个热闹,倘若频发命案,也不必林明礼搬出诚园,常乐坊的百姓自然会迁出去。

    且这里半数多是不明事理,受人挑唆,或是恰巧途经,听着闹热才涌进人群,如此才显得声势浩大。

    三皇子摆了摆手,得意地一笑,“若无他事,那就散了吧。”

    见围观百姓渐渐疏散,杜子腾屈身一礼,“深谢殿下解围。”

    “杜府尹无须客气。吾听闻有人在诚园门前闹事,不过是顺手而为。”

    林明礼上前深深一礼,“殿下。”

    三皇子双手将他扶起,“不必行此大礼。”又撇过头去,斜睨一眼杜子腾。

    他心领神会,“杜某先行告辞。”

    二人进了诚园,于前院廊下闲步。

    林明礼面露恭谨,微微前倾身子,讪然道,“明礼惭愧,今日连累殿下。”

    三皇子偏过身去,低声道,“关上门,我们也算是一家人。说什么连累不连累的。”

    林明礼未有在‘一家人’这个问题上纠缠。生母虽是长公主,可依眼下的情形,是决计恢复不了正身的,故而与三皇子也攀扯不上亲不亲戚。

    “方才听殿下的语气,倒真是与林御史有几分相似。”

    三皇子朗声一笑,“你也这么觉得?不过,吾与二哥时常拌嘴。这些嘴皮子功夫,尚且是他助吾练成的。”

    林明礼眼底闪过一丝异样,这位三皇子近些时日倒真是令他刮目相看,且不说要替他担下一应后果的气魄,几次相处下来愈发觉得他率真、洒脱,不似先前般箍着,硬是拿着折扇充当文人雅士。

    “明礼有一事相求,殿下可否应允?”

    三皇子心中暗暗生喜,方才还不曾注意,这几回听来,林明礼似有敞开心扉的意思,每每自称也由‘林某’转换为‘明礼’,态度之间的变化令他更生满足。

    “明礼但讲无妨。”

    “殿下可否相告昔日明园旧案、清风命案以及明德构陷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