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无双帝业 > 第319章 安南军的最后一搏

第319章 安南军的最后一搏(1/2)

    随着梁兴烈兵败广州,安南军全面溃逃,落入安南之手的广东诸州县纷纷揭竿而起,以迎王师。

    短短月余,广东重归周军之手。

    靡阳整顿军马,得兵三万余人,随即兵进梧州,响应王焱在惠水的军事行动。

    马洞锡和胡中庸并没有占据广东的意思,等靡阳在广东重新站稳脚跟,便挥师西进。

    这也是王焱的意思,贵州这块根据地尚未牢牢控制在手,又将广东攥在手里,对贵州军集团来说,未免有一口吃成胖子的嫌疑。

    倒不如果断一点,将广东还给靡阳。

    并且,当务之急是与靡阳联手,击破惠水的安南军。

    而击破安南军之后,王焱接下来就是要控制岭南,转道向云南进军,再围困西蜀。

    这是王焱接下来的战略构想。

    之所以把广东还给靡阳,除了战略层面的考量,还有更深层次的意图就是让靡阳抵抗海上的倭寇。

    眼下倭寇蚕食福建、浙江等地,小半个江南都被倭寇搅得天翻地乱。

    而在福建的倭人,要不了多久,就会海陆兵进,席卷广东。

    王焱以靡阳为屏障,抵抗倭寇,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至于万隆朝廷,抛弃武昌,返回建康的行为,在王焱看来,愚蠢的无药可救。

    倭人举国来攻,数十万大军一旦全部运抵周土,仅凭万隆朝廷的数万禁军,如何能够抵挡?

    惠水的黎隼,得知梁兴烈在广州大败,安南军全面败逃离开广东,脑袋‘嗡’的一下子炸开了。

    安南接二连三溃败,已经彻底丧失在周土的主动权。

    如今黎隼的摧锋军加上王焱的贵州军,两线夹击,安南军的胜算又削弱了三成。

    安南军一众将领不甘被周军步步压制,纷纷向黎隼请战。

    黎隼望着沙盘,陷入了沉思。

    到了这个时候,只有用胜利才能振奋军心,只有用胜利才能稳定后方人心。

    安南内部,此时各种声音层出不穷。

    或是指责阮庆文不该穷兵黩武,或是指责黎隼辜负朝廷的期望……

    总之,安南不断丢失攻占的地盘,令朝野上下,人心浮动。

    阮庆文深知,黎隼统率的大军,必须用胜利挽回颓势。

    如果连岭南也丢失了。

    那么,阮庆文的帝位,也算是要到头了。

    万隆二年,春,二月。

    寒冬过去,万物复苏。

    安南将士度过了他们有史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

    感受着渐渐回温的天气,黎隼及一众将士的信心逐渐回升。

    此前因寒冷致使无数士卒倒下,继而以讹传讹演变成的瘟疫谣言。

    终于不攻自破。

    黎隼心情大好,决定要趁人心振奋之际,挥师北进,与王焱决战。

    与此同时,靡阳领大军围困梧州,与阮平志、梁兴烈的安南军厮杀。

    向来轻视靡阳的阮平志,更是主动引军出城野战。

    梁兴烈在广州大败一场,深知摧锋军战力不俗,不可轻视。

    故而劝说阮平志不要出战。

    但是遭到了阮平志的训斥,“你在广州一败,吓破了胆子,已经不配为帅!”

    梁兴烈虽然兵败,但东路军大帅的头衔仍在。

    只是麾下兵马都交给了阮平志节制。

    阮平志出身皇室,是皇帝的心腹重臣,比他这个外臣要得皇帝信赖。

    被阮平志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梁兴烈默默退到一边。

    放任阮平志出城厮杀。

    靡阳、马洞锡两军合兵一处,本以为阮平志不敢出城一战。

    谁知阮平志自视甚高,始终小觑他们周军。

    竟敢主动出城厮杀。

    这正合了靡阳、马洞锡和胡中庸的心意。

    两军队列,没有开场白,随着第一嗵鼓响,喊杀声陡然而起。

    阮平志自以为安南军的战斗力已经远胜周军,毕竟安南人为了这一场战争,精心准备了二十年。

    每一个士卒都是从娃娃起就开始操练,如此刻苦训练之下,战斗力怎能比不上周军。

    然而事实超乎阮平志的想象。

    虽然麾下的安南军从小接受操练,令行禁止。

    但总是缺少了一股一往无前的狠劲。

    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停滞不前。

    面对比他们更凶更暴的周军将卒,几乎是见面就倒。

    战斗只进行了一个时辰,阮平志的中军就被冲垮。

    望着源源不断杀来的周军,安南军将士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身为主将的阮平志,更是被逃卒裹挟而走。

    任凭他斩杀怒吼,也无济于事。

    梧州城内的梁兴烈见状,吓得赶紧带领亲卫,从西门而出,逃向惠水。

    与此同时,惠水百里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