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无双帝业 > 第317章 兵进广东

第317章 兵进广东(1/2)

    惠水。

    黎隼将安南军主力暗中后撤,即使周军来袭,所攻取的大营也是空寨一座。

    考虑到周军如今锋芒正盛,黎隼并不打算硬碰硬。

    他决定撤出贵州,退入岭南,同时在独山一带设伏。

    只要周军赶来追击,就予以痛击。

    另外,为了不被周军切断粮道,黎隼派大将阮平志,领兵两万,保护粮道。

    如果周军绕道攻袭粮道,就会自取灭亡。

    等王焱领兵抵达惠水,安南军已经撤走数日。

    与此同时,马洞锡、胡中庸的偏师,已经绕道进入岭南。

    随着周军进入岭南。

    岭南各地纷纷打起了响应王师的旗号。

    马洞锡本打算按照王焱的命令,袭击安南军的后路。

    但是胡中庸审时度势,认为安南军后退已是必然。

    随着安南军大批后撤,他们以两万之师对战安南军的大军,胜算不大。

    倒不如攻略岭南各地,打通与广东的联系。

    目前负责广东战事的安南军大帅,名叫梁君烈,同样是安南皇帝阮庆文的心腹。

    不过论重要程度,梁君烈是比不过黎隼的。

    从带兵的多寡,攻取的区域就能看得出来。

    梁兴烈率领的安南军只有五万,按照早期制定的策略,攻下广东,只需半年时间。

    而现在,一年都快过去了。

    安南军仍被阻拦在广州城下,不得寸进。

    靡阳率领的摧锋军,虽然正面不敌安南军,但是守城却表现出了巨大的战力。

    梁兴烈望着坚若磐石的广州城,可以说是计谋百出,依然不能攻克广州。

    如果在此期间,黎隼攻略贵州全境。

    那他梁兴烈就会越发被衬托的像个废物。

    万幸,黎隼率领的大军,遭遇了瘟疫。

    一仗未打,但是却节节败退,损兵折将无数。

    不仅是梁兴烈看懵了,安南上下对此都是一头雾水。

    无数人感慨安南军时运不济。

    倘若不是瘟疫,何至于元气大伤。

    没人知道,王焱虽然没有正面开战,但是却采用了领先这个世界数百年的细菌战。

    胡中庸力劝马洞锡,放弃进攻邕州,转而进攻梧州,挺进广东,先解广州之围。

    马洞锡对胡中庸的想法是极其排斥的。

    因为王焱给他的命令是切断安南军退路,而不是挺进广东。

    作为王焱亲手提拔的大将,马洞锡对王焱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见马洞锡执意进攻邕州,胡中庸也是气得够呛。

    随着斥候打探的敌情越来越多。

    发现安南军正在不断向邕州集结,也让马洞锡迟疑了。

    这时,王焱给马洞锡的八百里加急也到了。

    针对岭南战局的变化莫测,如果一味按照他的命令行动,必然会错过战机,也会陷入被动。

    所以,王焱授意胡中庸为军中参谋,负责替马洞锡出谋划策。

    得到王焱命令的马洞锡,再无顾虑,当即挥师东进,攻打梧州。

    梧州的安南军有五千人,但在安南军中只能算是二等兵。

    面对斗志昂扬的周军,哪怕是处在守城一方,依然被打得丢盔弃甲。

    马洞锡以身作则,亲自领兵冲锋,只用了两个时辰,就攻入了梧州,斩杀安南军三千多人。

    还有一千多安南军选择投降。

    但是梧州城内的百姓,在这段时间饱受安南军的欺凌和压榨,所以强烈要求周军处决这些安南兵。

    面对百姓们的群情激愤,胡中庸没有犹豫,将这些投降的安南军全部赶入城中,任城中百姓发泄心中愤怒。

    马洞锡对此很是不解。

    胡中庸笑着解释道:“梧州是连接广东、岭南的重镇,安南军必然不会坐视梧州被我军所得,梁兴烈也好,黎隼也罢,必然会举兵而来攻打。

    既然如此,就更要激起梧州百姓跟安南军的对立,这些百姓杀了安南兵,定然不会再向安南投降,哪怕投降,也会惶惶不安,担心安南军报复,而安南军也会对梧州百姓警惕戒备,双方不会再有信任。

    这对我军来说,可就是好消息,哪怕撤出了梧州,也不用担心安南军能在梧州扎根。”

    马洞锡忧虑道:“安南军可是有屠城的行为,万一对梧州屠城,可怎么办?”

    胡中庸冷笑道:“那就让他们屠城!他们越是残忍,在这岭南,就越是没有根基!”

    在马洞锡、胡中庸攻下梧州数日后,梁兴烈和黎隼都接到了禀报。

    黎隼非常意外,按照他的估计,周军应该以切断邕州粮道为目标,没想到,这支偏师虚晃一枪,朝梧州攻去了。

    而梧州的安南军,不到半天就将梧州失守了。

    当真是一群饭桶。

    黎隼当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