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366章 叔向评比干难成

第366章 叔向评比干难成(1/2)

    令全世界的诸侯们目瞪口呆的事来了!

    公元前529年,楚国变天了!国君楚灵王在一场兄弟之间的内部权力斗争中自杀身亡,其弟熊弃疾在一番眼花缭乱的神操后,逼死了参与叛乱的两位哥哥,成为楚国这场权力斗争最终大赢家,即位为楚王,即楚平王。

    看来,楚国有一段时间可以消停了。这种重大事变,使得楚国新君楚平王把精力几乎都放到了整顿国内事务、巩固自身统治上来。

    只是,令晋国失望的是,在楚灵王时期因不甘迫害而逃到了晋国的楚灵王之弟熊比的,本来被晋国视为将来对付楚国的重磅炸弹。

    结果熊比这种比北极熊还笨的人成了一颗哑弹,在这次全楚国贵族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国君楚灵王的行动中,晋国大力支持熊比回国夺位,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

    熊比在晋国的支持下,回楚国担任了临时统帅。但最终这个既无勇亦无谋更无实力的楚国公子,没有摘到这场楚国权力斗争的胜利果实,反而死于非命。

    当时,中军将韩起亲自送熊比回楚国,韩起可谓是对熊比满满的期望。

    是的,如果熊比此番回楚国能够当上楚王,那对晋国绝对是莫大的利好。这在晋国历史上,也是首次由晋国人扶持一位楚国公子登上王位。

    楚国公子熊比,字子干,满载着韩起及晋昭公的期望离开了晋国。他为逃避权力斗争流亡到晋国已经好几年了,因为是楚国公子,根据晋国的客大夫制,熊比享受到了卿大夫级别的生活待遇,所以对晋国的礼遇感激不尽。

    看着熊比车队远去,韩起问身边的羊舌肸道:“太傅,您看这位子干公子会不会成功呢?”

    谁料,羊舌肸摇了摇头,微微叹了口气,道:“不瞒元帅,依我看,子干难以成事。”

    韩起道:“现在,楚国上下可谓对楚王憎恨不已。据了解,楚人都有共同的愿望,那便是立子干为王。子干此去,极得人心,怎么会难以成事呢?”

    羊舌肸摇摇头道:“非也,楚人不会拥立子干的,因为子干还有一个弟弟熊弃疾。熊弃疾只会利用子干,却不可能真心帮助子干。”

    “子干欲登上楚王之位有五大难点:一是自身身份显贵却无贤人相助;二是即使有贤人相助也无内应为援;三是哪怕有内应为援却无高深谋略;四是有谋略无民众支持;五是虽有民众支持但自身德行欠缺。”

    “子干在晋国足足十三年了,无论是他从楚国带来的人,还是在晋国跟从他的人,从未听说谁是有点贤气的,所以说子干没有贤人相助。”

    “子干因罪而逃亡,其族被灭,其亲背叛,可以说子干在楚国完全没有内应。既无贤人又无内应,子干却选择去楚国追求王位,可以说子干此人没有谋略。”

    “子干离开楚国那么多年,可以说在楚国已经没有民众支持。流亡在外而国内的人们无人怀念他,说明子干此人德行不足。此五大难题,子干都不能解决,怎么又有可能成功呢?”

    韩起问:“那太傅认为,谁能得到楚国呢?”

    羊舌肸道:“若无意的,肯定是熊弃疾。熊弃疾兼任陈、蔡两县县公,统率三千乘战车的部队,方城以外尽属熊弃疾。”

    “且,熊弃疾在治理其地时,无邪恶之事发生,无盗贼出没,民众基本遵守礼仪,百姓心悦诚服。”

    “我还听说,想当年楚国先君康王在选择世子时,熊弃疾也是神明选中的人之一,这件事全楚国人民都是知晓的。”

    “熊弃疾得到楚王之位,有五大优势:一是得到神灵的保佑;二是拥有百姓;三是具有美德;四是身份显贵;五是,手握实权。子干想要和公子弃疾争夺王位,有去无回。”

    韩起不服道:“想当年,齐桓公、晋文公也是自国外流亡后回国即的位,这与子干是一样的吧?”

    羊舌肸正色道:“完全不同!齐桓公,是卫姬之子,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作为辅助,有莒国、卫国作为外援,有国氏、高氏作为内应。”

    “再加上齐桓公从善如流,不贪财货,不纵私欲,广泛施舍,一心求善。所以能够得到齐国。”

    “先君文公,是狐季姬之子,喜欢学习,专心一志,十七岁时便有五贤相辅,赵衰、狐偃为心腹,有魏犫、贾佗、先轸等为助。”

    “文公还有齐国、宋国、秦国、楚国作为外援,有栾枝、郤縠、狐突等为内应,且逃亡在外十九年,意志坚定。惠公、怀公失去民心,百姓盼望文公。”

    “再加上先君献公九子唯余文公,文公怎么可能不成功?”

    “齐桓公、晋文公流亡时与子干完全不同。楚国先君楚共王还有地位显贵且受到尊宠的公子弃疾,楚灵王虽然失去民心但毕竟还在位。”

    “子干本人对百姓没有施予,在外又没有援助。他甚至离开晋国时,除了元帅您以外,都没有人送行。回到楚国时也没有人迎接,凭什么他能够得到楚国呢?”

    “元帅就别指望了,我们还是希望熊弃疾获得大位后,对我们晋国有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