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493章 召见禄东赞

第493章 召见禄东赞(2/3)

其产出很低,便将收税标准定为其他州县一半。

    然而仔细一想,吐蕃生产如此之低,当初的吐蕃国又怎能如此强大?

    李治隐隐猜到问题所在,为了确认心中所想,便传下旨意,召禄东赞入宫。

    禄东赞上次与李治坦白之后,李治便给他换了一个三进大宅居住。

    去年岁末,钦陵来到长安时,又请求李治释放禄东赞,然而依然被李治拒绝。

    他现在倒并不担心禄东赞的威胁,留着禄东赞,只是为了随时征询昆藏都护府出现的问题。

    这天上午,李治处理完政务后,在临湖殿召见了禄东赞。

    这位吐蕃人的气色,比上次见面时好多了,这还要多亏李治将吐蕃迁移到天竺西北处的平原。

    对如今的吐蕃人来说,根本不敢再去想收复昆藏地区,只盼离大唐远一点就好。

    所以李治将吐蕃向西北迁移的决定,双方其实都很满意。

    李治一向对禄东赞很尊重,给他赐座,又命人奉茶,茶毕,才问起吐蕃以前的税收制度。

    禄东赞毫无隐瞒,将吐蕃税收制度的三个发展阶段全部说了。

    李治听完后,不由大吃一惊。

    吐蕃税收之高,远远超过他的想象,而且税收制度,正是禄东赞一手设立。

    松赞干布时期,吐蕃还没有完善的税收制度,直到禄东赞当政,吐蕃的财政制度才趋于完善。

    吐蕃税收制度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种税收是人头税,这一点是学自大唐的人丁税,先普查人口,再按照人丁收税。

    每户征收五升青棵,仅看人头税,倒是非常低。

    第二个税收名为畜牧税,吐蕃人则称为“吐税”。

    吐蕃朝廷会给所有百姓分赐小羊、小牛和小马,羊一岁以上、牛三岁以上、马二岁以上,便需要交税,约为四取一。

    如果只有这两个税,吐蕃税收比大唐还低,然而第三个农业税,也就是吐蕃人称呼的“突”税,才是最沉重的一项。

    吐蕃人收农税不按照人丁,而是根据资产来征收,不同地区的税收也不一样。

    比如吐蕃人发源地雅隆河谷地区,收税为十取四,被吐蕃最先征服的象雄、苏毗等地区,则是十取五。

    另外,还有一些更晚征服的地区,税收达到惊人的十取六。

    如此压榨子民,下面竟然并未生乱,这也令李治颇为疑惑。

    当李治询问禄东赞时,禄东赞微笑道:“陛下,您觉得一个普通百姓,对当前生活是否满意,取决于什么?”

    李治想了想,道:“应该是生活是否富足吧?”

    禄东赞道:“依鄙人之见,一个人是否对生活满意,并非他现在过的好不好,而是他现在的生活,是否比以前好。”

    李治心中一动,点头道:“也有几分道理。”

    禄东赞缓缓道:“吐蕃统一昆藏之前,昆藏地区年年征战,各部落子民大都吃不饱饭,还可能随时丧命。”

    “然而当吐蕃统一各部后,赋税虽高,却也带给他们宁静和安稳,再不用惧怕死亡,也能填饱肚子。”

    李治听完后,也不由心生感慨。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因为人心变化。

    战乱时期,每个人期盼的也只是安稳生活,吃饱穿暖而已,别的什么也不求了。

    然而当没有战争后,安稳的日子过久了,人心又会变化,普通人纵然吃饱穿暖,也会有新的需求欲望,未必能够满足。

    上层阶级就更不提了。

    吃饱穿暖这种基本需求,根本无法满足他们,这帮人变着法儿的攫取财富,过着醉生梦死、骄奢淫逸的日子,也不管底层人死活。

    当财富全部集中到这些人手中,百姓食不果腹,则到了合久必分的时候。

    李治道:“你说的也许是一部分原因,但如此高税,百姓却能承受,应该还有别的原因吧?”

    禄东赞想了想,道:“那可能是我们向贵族也收高税的缘故吧。”

    李治道:“怎讲?”

    禄东赞道:“在我看来,底层民众都有一个奇怪的心理,当他们发现富人和他们一样收税,就算税收很高,他们也会觉得很公平。”

    李治心中一动,道:“所以你们才按照税率收税?”

    禄东赞道:“是的,吐蕃最肥美的耕田,都集中在贵族手中,若是按户收税,这些人只用交极少的税,这不仅不公平,对国家也无好处,因为国家财富和权力,会慢慢分散到他们手中。”

    李治点了点头。

    大唐目前就是按丁收税,那些世家大族虽人丁兴旺,比普通百姓税收多一些。

    但如果从他们的收入来看,他们缴纳的那点税收,只占他们收入的九牛一毛,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禄东赞微微一笑,道:“其实在下敢收如此高额之税,还有最后一个原因,不过这个原因,陛下恐怕难以效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