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谁先起了头,开始轻轻地哼唱起《夜空中最亮的星》。
渐渐地,所有会唱的人都跟着哼唱起来,声音不大,却异常和谐,飘荡在寂静的戈壁夜空之中。
这是一个属于电影人的夜晚,一个属于创造者的夜晚。他们在这里,用汗水和热情,共同铸造了一个关于火星、关于孤独与救援的梦想。
更是开启了华夏重工业硬科幻的新篇章。
聚会最终在温馨和不舍的氛围中缓缓落幕。
柳亦妃和小白抱着已经睡着的双胞胎,杨简则是抱着同样睡着了大外甥,领着同样呵欠连天的承承,朝着休息的房车走去。
回头望去,篝火还未完全熄灭,星星点点的余烬在黑暗中闪烁,如同散落在地上的星星。而那辆巨大的、纺锤形的“火星基地”模型,在星月光辉下,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在无声地见证着这一切,也守护着这群曾经在此奋斗、欢笑、流泪的人们,共同铸造的光影之梦。
明天,他们将离开这片红色的“火星”,开启下一阶段的拍摄工作。
但金昌的风沙、星空、汗水与欢笑,注定会成为他们生命中无法磨灭的印记,也必将成为《火星》这部电影最坚实、最动人的底色。
拍摄的花絮,杨简都让人记录好了,到时候同样会放在《火星》的幕后纪录片里。
只不过,下次再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
八月中旬的BJ,与金昌的苍茫辽阔截然不同。飞机降落时,透过舩窗看到的是熟悉的、略显灰蒙的城市天际线,以及纵横交错、车流不息的环线公路。一种属于大都市的、繁忙而拥挤的气息,透过尚未打开的舱门,已然隐隐传来。
“爸爸,我们回到地球了吗?”安安扒着窗户,看着外面那略微熟悉的一切,小声地问。
杨简笑着摸摸他的头:“是啊,我们回家了。”
平平则兴奋地指着远处:“看!大飞机!好多好多!”相比起金昌机场的寥落,首都机场的繁忙景象显然更让小朋友感到熟悉和兴奋。
承承像个小大人一样检查着自己的随身背包,确保他的“火星标本”(收集的奇特石头)和记录本都安然无恙。乐乐则已经开始想念戈壁滩可以疯跑的自由,嘟囔着:“这里的人好多鸭……”
柳亦妃细致地帮小朋友们整理好衣服,轻声道:“一会儿就能见到爷爷奶奶,还有姥姥了,高不高兴?”
“高兴!”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即将见到他们想念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姥姥的期待冲淡了对“火星”的一丝不舍。
舱门打开,闷热的空气涌入,与金昌的干热又是完全不同的体感。
坐进宽敞舒适的考斯特里,空调的凉风驱散了外面的暑气。车子平稳地驶上机场高速,窗外的风景从机场的现代化设施逐渐变为密集的楼宇和高架桥。小朋友们对窗外的车水马龙指指点点,仿佛离开的这短短一段时间,BJ又有了新的变化。
杨简握着柳亦妃的手,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熟悉景象,心中竟也生出一丝游子归家的恍惚感。金昌的拍摄如同一段浓缩的、脱离日常的冒险,而现在,生活正将他拉回原有的轨道,一种熟悉的安心缓缓袭来。
柳亦妃似乎感受到他的情绪,轻轻回握了一下他的手,低声道:“困不困,困了就靠着我歇一会儿,到家还有一段路呢。”
杨简摇摇头,笑了笑:“不困,就是有点……嗯,切换频道的感觉,每次从外面回来都这样。”
考斯特穿过繁华且带着历史厚重感的市区,最终拐入了那条熟悉、热闹的胡同。
青砖灰瓦,朱门铜环,古树参天,与外面仿佛是两个世界。车速慢了下来,最终稳稳地停在了杨简家的四合院门前。
早已接到准确到家时间的家里人们,想必早已等候多时。
果然,考斯特刚停稳,那两扇朱漆大门就被人从里面迫不及待地拉开了!
率先冲出来的是老母亲林秀兰和丈母娘柳晓莉!两位长辈的脸上洋溢着无法抑制的喜悦和急切,脚步都比平时快了许多。
“哎哟!我的宝贝们可算回来了!”林秀兰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音,眼睛第一时间就锁定了正被杨简和柳亦妃抱下车的平平安安。
“慢点慢点!快让姥姥看看!瘦了没有?哎呦呦,这小脸黑的…”柳晓莉也是心疼又高兴,伸手就想接孩子。
紧接着,杨振华也健步走了出来,虽然努力保持着沉稳,但眉眼间的笑意和迫不及待伸出的双手也出卖了他的心情。“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他的声音洪亮,透着欣慰。
然后出来的是嫂子李宛灵,她怀里抱着两个多月大的牛牛,身边跟着的是闻讯从院里跑出来的姐姐杨真。
“爷爷!奶奶!姥姥!”平平安安异口同声的喊道:“伯娘,姑姑!”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柳奶奶!”承承和乐乐也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