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和解与救赎,只有沉重的现实扑面而来。有些错误永远无法补救,有些失去永远不得偿还。如今的一点余温只不过昨日温情的回光返照,最终只会成为嵌在伤口里的盐。是的,李在试着变好。但他的努力是无望的。这个过程像是一条指数小于一的幂函数。终其一生,他都不会再有机会迈过幸福的门槛。说来杨简的演技真的很厉害,拿戛纳影帝绝对不是终点,今天的奥斯卡绝对是大热门,服气。”
爱吃小鱼贴饼子的凌然:“在电影中,我时刻能够感受到压抑和丧情绪,它们充斥了整个荧屏,让人忍不住沉寂和反思,一股子沉闷气息始终萦绕心田,无法发泄。一直到影片结束,也没能缓解,静静的坐着发了会呆;明明没有特别伤心,但总感觉心里蒙上了什么东西,就像海边的曼切斯特小镇永远下不完的雪,阴冷潮湿。之后我一直在想,当现实生活完全抛弃了你,你是否一定要充满正能量地站起来?年轻的我们在陌生的城市,夜以继日的工作,一次一次的被无情打击,一次一次的被现实冷漠,我们是否还能拥有足够的勇气和能量去战斗,去争取?这或许是很多朋友不愿二刷的原因吧,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不看好,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面对无情打压后的力不从心,更没有人愿意去反复体味血淋淋现实的惨痛拷问。但无论怎样,也不管电影想告诉大家怎样的含义,只要知道一点就好,面对现实更多的不是疏于承认,而是要激流勇进,拼出精彩人生!”
而外媒也继5月份的戛纳电影节之后,又有了不同的解读。
《纽约客》:“杨这部《海边的曼切斯特》通过双线叙事展现‘记忆对现实的侵蚀’,闪回片段并非煽情工具,而是‘生活本身无法回避的伤痕’。”
《综艺》:“杨以非凡的复杂性融合了悲伤与救赎、愤怒与幽默,打破传统疗愈叙事,直面无法和解的人生真相。”
《好莱坞报道者》:“杨摒弃了戏剧化救赎——结局中他饰演的李放弃监护权、重返波士顿地下室的选择,我愿意称为对创伤最诚实的回应——不是战胜,而是共存。尤其是街头李与兰迪相遇,这是反好莱坞救赎叙事的革命,没有拥抱哭泣,只有错位的痛苦与永恒的隔阂。”
这个场景被国内影迷将其解读为东方式哀而不伤——李的沉默与兰迪的泪水,共同构成对创伤的尊重——有些伤口无需愈合,存在即是见证。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