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局面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小日子极为相似。
不过,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华夏的出口转内需很好的解决了这种问题,只不过这样做也有后遗症。
当时美国推动签订《广场协议》核心动因是解决自身结构性经济危机,并通过汇率手段打击最大债权国小日子的经济优势。美国利用金融霸权与政治影响力,将国内经济矛盾转嫁给主要债权国的典型案例:
短期内,美元贬值使美国贸易逆差短暂改善,在1991年转顺差,但1995年后再度恶化;长期来看,小日子因正策失误陷入停滞,而美国借此巩固全球经济主导权。
时任小日子央行前行长的黑田东彦就曾这样反思:“泡沫破裂的主因是正策失误,而非日元升值本身”。
小日子的这一段历史就表明:霸权国的制度性优势,往往通过危机转嫁与规则操控得以延续。
日元升值引发的资产泡沫,经济长期停滞,也引起正局动荡,十年换了七任首相,GDP增速从年均10%降至不足1%。
除了小日子被自己的主子收割,小棒棒也没好到哪里去,也被收割了一遍。
在1997到1998亚洲金融危机的两年里,小棒棒是叫苦不迭。
众所周知,小棒棒对发达国家这个称号很有执念,一直想加入被称作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也就是OECD。
此前他们经过多年的申请,小棒棒如愿加入经合组织,此时的经合组织成员国全是欧美的发达国家。
成了经合组织成员国,代表着小棒棒的金融市场得到了西方资本的认可,小棒棒的银行和大企业很容易就能从国际金融市场上借到美元。
1996年,美元指数正在历史低点,美元量大又便宜。棒棒的财阀和银行大笔举借短期外债,然后满地球投资。
财阀大量借入美元外债里,短期债占比约为60%,投资长期项目,比如三星造车、大宇海外扩张等。
而要是研究一下恒某大的资金占比,尤其是外国银行的信贷资金占比,是不是能看出点什么?
恒某大也是该,遇到了去杠杆化,加上从外资银行大量借贷的资金,他不死谁死?
“九七”对我们华夏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正好是香江回归。
也就是在那一年的年初,美联储宣布加息,使得美元大量回流美国金融市场,小棒棒的短期债务链断裂。
宣布加息的措施让美元不好借了,棒棒的财阀们感受到了债务压力,十五大财阀之一的韩宝集团还出现了债务违约。
同年5月,量子基金创始人带着全球上百家对冲基金,开始做空泰铢,7月2日,泰国妹妹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席卷东南亚。
10月,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同时调低了小棒棒国债和企业债的评级。
作为亚洲经济发达的国家,小棒棒怎么可能被放过,金融风暴很快就刮到了小棒棒这半岛上,西方资本迅速出逃,并停止了对棒棒的短期贷款结转。
短期贷款没法续借,棒棒人就只能用外汇储备还债,但外汇储备相比巨量的外债只是杯水车薪,棒棒民间又是捐金子又是捐美元,可还是挡不住他们外汇储备的枯竭。
韩元失去了外汇储备的支撑,开始暴跌。7月份,886韩元兑1美元,可是到了12月份,韩元在不到半年的时间贬值了一倍,需要1701韩元才能兑换1美元。
对棒棒企业来说,同样的美元债,现在要用两倍的韩元才能还清,本来负债就高的棒棒企业大量破产。
当走投无路的棒棒正府向IMF求援的时候,美国收割棒棒的最后一步也顺势实施。
IMF是谁在主导不言而喻。
IMF同意救助棒棒,但提了三个苛刻的条件。最关键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求棒棒必须开放金融市场,将外资在棒棒银行和企业集团的持股上限从50%放开到100%。
垂死挣扎的棒棒根本无力反抗,为了IMF的550亿美元贷款,只能被迫签了这个城下之盟。
97年的一场危机,让美国人拿走了棒棒银行和大财阀大半股权。
棒棒第一银行51%的股份卖给了美国新桥投资,汉城银行本来要卖给汇丰银行,但是因为英国人太贪,最后没谈成。
这次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棒棒全部商业银行三分之一以上的股份被外资持有,控制了银行,外资自然就控制了棒棒经济。
在棒棒互联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棒棒人与三星的关系常被调侃为人生三件事:死亡、交税、用三星产品。
然而棒棒的招牌三星也是在1997年这一年之后变成了一家美资企业。
美国的“收割”本质是利用金融霸权+制度权力,在小日子和棒棒经济崛起期制造结构性弱点,小日子的汇率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