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佳女这时候来到杨简和柳亦妃的化妆间。
“茜茜,你先化着。我先去看看剧组的准备情况。”杨简的妆造也做完了,正好小韩进来通知他,他就准备去看看剧组各项准备工作。
“嗯嗯,小剪子,你先去忙吧。”
杨简对着自家小少妇露出一个笑容,就起身出门。
小韩对着柳亦妃点头笑了笑:“茜茜,你先化着啊,我和简哥先去忙。”
说完,也不等柳亦妃继续说话,顺势就跟上了杨简。
一部电影开机前后要准备许多工作,导演作为整个项目的核心创作者和领导者,需要统筹全局并确保拍摄高效推进。
在正式开机前,需要确认最终版剧本,检查所有分镜脚本、拍摄日程是否与剧本一致。
与编剧、制片人核对最后一版修改,确保所有部门,比如美术、服装、道具等按最新剧本执行。
召集主创团队,摄影、美术、录音等与演员开会,明确拍摄目标、艺术风格和纪律要求。
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强调安全规范,尤其是当电影有动作戏与特殊场景的时候。
然后就是技术复查,需要与摄影指导测试摄影机、镜头、灯光方案。
还要确认场地许可、设备保险、应急预案,如果拍摄外景戏遇到雨天,这种情况有没有备选方案。
这些工作在开拍前就要逐一确认。
拍了那么多部电影,这些工作杨简都已经熟门熟路。
剧本、分镜上的事情也不用操心,杨简拿出来的就非常完美的剧本和分镜,只需要按照拍摄计划推进就好。
杨简现在要做的就是和摄影、录音等部门再进行最后一遍沟通和确认,确保万无一失。
这次的摄影师和剪辑师依然还是曾剑。
“剑哥,准备的怎么样?”
曾剑正在指挥摄影团队在进行机位和机器的调试,看到杨简过来,也是赶忙走了过来。
“保证万无一失,杨导放心。”
“剑哥,我们之前就沟通过,这部片子不能过度美学化,不依赖运镜或夸张构图,我只需要让观众聚焦角色情感。还要确保纪录片式的真实感,需要用到大量手持摄影、自然光效,用来模拟‘旁观者偷窥私密时刻’的视角。所以你的任务很艰巨哦。”
杨简对于《婚姻故事》的镜头与构图的要求是克制中保持动态的张力。
利用手持设备轻微晃动,使争吵戏、情绪爆发场景增强临场感。
固定镜头多运用于平静的对话,用以突出角色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
还会运用到特写,将镜头慢慢推向角色,增强人物的心理压迫。
构图设计是隔离与共存,电影里与一些门框、窗户分割的画面镜头——多次用门框将男主和女主框在同一画面但物理分隔,象征婚姻中的隔阂。
在杨简的设想中,还会有一段长镜头,就是夫妻双方争吵戏,将会运用一镜到底,大约会有7分钟的长镜头跟随两人从厨房到客厅,动作与台词层层递进,直到情绪崩溃。
这时候就需要摄影机如“沉默的第三者”,记录全程而无剪辑打断。
这就很考验摄影的功底了。
这部电影对自然光的运用也很有要求。
等到魔都取景的时候,在魔都的住宅会大量利用阳光,从窗户斜射入室内,形成柔和的高光与阴影。
如果到时候魔都没法满足要求,可能要去更南方,比如鹏城那边去取景,
而在BJ的场景会多用低色温灯泡,营造冷峻氛围。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杨简允许演员脸上偶尔出现阴影或过曝,这样可以增强真实感。
构图方面,丈夫在剧场中总是占据画面中心,妻子则经常被边缘化,直到离婚后构图才逐渐平衡。
杨简不会去炫技,而是要让每一帧画面成为情感的载体。杨简的目的是想让观众观影的时候,感觉自己是那个房间里的第三者,亲眼目睹这一切。
总结来说,《婚姻故事》会通过手持摄影的自然主义、自然光与胶片的质感,以及精准的构图隐喻,将婚姻解体的私密痛苦转化为具象的视觉语言。
“嗐,当你杨大导演的摄影师,那有不艰巨的时候,万一你亲自上手了,那我不是砸饭碗了?哈哈哈......”
“寒碜我不是,我要是不满意剑哥的水平,那也不会有第二次合作了,回头必须得喝两杯。”
大家也是老熟人了,说话很是随意,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更是无所谓了。
“那你可得悠着点儿,上次和你喝了一次,我几个月没恢复过来。”
“那可不能怪我,我记得我都没劝你,喝到后面都是剑哥在主动找我喝,不信你晚上回去问问我梅婷师姐。”
被杨简小小的揭了一下老底,曾剑老脸一红,他怎么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