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利物浦是欧冠卫冕冠军,只要再增强一些替补阵容,未尝不能再联赛和欧战双线取得成绩,所以还是那个原因,球员在带的开心而且薪水也匹配自己的付出,一般不会选择这个时候转会。
......
利物浦的夺冠,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英国,各大媒体对利物浦夺冠的反响最为热烈。
一些报刊例如《泰晤士报》及小报《太阳报》特别提到了英格兰和德国之间的足球恩怨。
尽管这次决赛不是英格兰球队和德国球队的对决,但是两支英格兰球队在慕尼黑安联球场进行欧冠对决,完事之后让德国人看着英格兰球队庆祝,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英格兰与德国足球之间的恩怨是足坛最着名的宿敌对决之一,跨越近一个世纪,交织着争议、逆转与历史性胜利,形成了如今复杂的这种“羁绊”。
1966年世界杯决赛“温布利悬案”——那年的世界杯决赛在伦敦温布利球场举行,英格兰与西德战至加时赛。赫斯特的射门击中横梁后弹地,裁判判定进球有效(尽管回放显示球是否整体过线存在争议),英格兰最终4比2夺冠。
这一争议性判罚成为德国人心中长久的“耻辱”,也为后续对决埋下“仇恨”的种子。
这是英格兰唯一一次世界杯冠军,而德国则将此视为不公的象征,贝肯鲍尔等球员此后多次提及“雪耻”的决心。
1970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英格兰2比0领先时,贝肯鲍尔带伤破门鼓舞士气,德国连扳两球拖入加时,盖德·穆勒绝杀完成逆转。这是德国首次在大赛中击败英格兰,标志胜负天平开始倾斜。
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与1996年欧洲杯半决赛的点球魔咒——
这两场半决赛均以点球大战告终,德国均胜出。
1990年,皮尔斯和瓦德尔罚失点球,英格兰失利;1996年,时任英格兰球员索斯盖特射门被扑,德国再次晋级并最终夺冠。
英格兰名宿莱因克尔曾有过这样一句名言:“足球就是22人踢120分钟,最后德国人赢的游戏。”
这句话成为英格兰人无奈自嘲的经典。
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英格兰在慕尼黑客场5比1血洗德国,欧文上演帽子戏法,杰拉德斩获国家队首球。这场胜利被视为英格兰对德压制30年后的“复仇”,甚至引发英国社会文化现象,诸如如纪念t恤热卖、电影调侃等。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兰帕德的射门明显过线却被判无效,德国最终4比1取胜,英格兰队再次成为那个失败者。
所以说英国媒体,尤其是英格兰的媒体,真的是一有机会就会调侃甚至是恶心德国人,就算这次决赛的双方不是人家德国球队,他们也不会放过的。
《独立报》则评论了杨简的对于利物浦的成功改变。
“杨对球队巨大的投入以及他出色的眼光在短短两个赛季就取得了令人激动的回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切尔西的寡头老板阿布拉莫维奇,他对切尔西的投资远比杨对利物浦的投资更为巨大,过去几年的切尔西谈不上失败,但是对于大耳朵杯的追求,显然谈不上了成功。而切尔西的失利,也让阿森纳保住了他们新赛季的欧冠席位...”
“据内部是人士透露,这场欧冠决赛开打之前,利物浦俱乐部开出了1000万欧元的夺冠奖金,而球队的几位老板,杨和哈曼丹分别又开出了2000万欧元以及1000万欧元的夺冠奖金......”
克洛普以及利物浦那群天赋异禀的年轻球员也得到了媒体们的盛赞。
《卫报》则是认为贝尔、阿扎尔、莫德里奇、诺伊尔和凯尔·沃克等人会为利物浦带来持久的辉煌。
其它一些媒体,包括《每日体育报》、《马卡报》、《体育图片报》、《世界体育报》、《阿斯报》等多家媒体则指出切尔西的失利是咎由自取。切尔西因在比赛中缺乏进取,遭到了众多媒体的吐槽。
而德国媒体则更多的批评,你们英格兰媒体记仇,我们也不差啊。
不能批评利物浦,人家是冠军,可你一个亚军切尔西还不能批评吗?瞅瞅你切尔西踢的那叫什么玩意儿,活该让我们批评。
.......
利物浦全队在慕尼黑庆祝到很晚,虽然有不少球员要参加今夏的欧洲杯和美洲杯,但是这种时候,谁还管得了那么多。
嗨皮就完事儿了。
翌日上午,利物浦全队才乘坐包机返回英国。虽然很多球员昨晚都没怎么睡,但是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哪里还有心情睡觉,全都继续嗨。
按照利物浦俱乐部和正府的官方流程,将会举行盛大的夺冠游行,规划了13.5公里的游行路线。
届时,全队将乘坐无篷大巴从利物浦市中心出发,途径城市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