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就想单着过! > 第385章 三菜一汤

第385章 三菜一汤(1/2)

    灌县三凶老大叫李玉,老二李航,老三李海。

    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小时候贪玩,不学习,喜欢打打闹闹。

    望子成龙的家里人都急眼了,后在来自武打山学校的宣传下,卖卖粮食借点钱凑齐学费,初中时候把他们送去了少室山脚下的武术学校。

    由于不是从小练起,根基不深,加上又有文化课,造成文不成武不就的,初中毕业就回家种地。

    三年武术学习,他们也有了那股劲头,到哪里都是跃跃欲试的样子。

    但凡练过的小杆子都有这样的感觉,‘’老子是天生武打圣体。”

    种地不是他们的追求,就在县城里面乱混,后来成功地被当地无业游民组织吸纳进去做了急先锋。

    有打架斗殴事情他们冲在前头,十六七岁,天不怕地不怕,开干就中,从不计较得失。

    年轻,受伤很快就好起来。

    在这种不怕死不怕伤的精神支撑下,他们慢慢地打出来一片天地,李玉取代了原来的黑老大,李航李海协助。

    他们觉得,这种生活挺好,不用辛苦劳作,这里看看哪里逛逛,自然有人给吃给喝还给钱。

    只是撸撸袖子,露露肱二头肌而已,爽死了。

    不过,随着华夏政策的改变,他们跟老黄一样,收起了性子,开起了比如沙石,汽车货运等公司。

    这种领域他们以前保护的,比较熟悉的领域,做起来还算风生水起。

    既然开公司了,需要到处跑业务,他们经常去楠水玩,一来二去,认识了陈志。

    他们都有共同的过去,共同的爱好,算是志同道合,一丘之貉。

    陈志呢,欣赏他们会两下子,他们羡慕陈志关系很硬梆。

    各取所需,也就成了好朋友。

    不过,干这行的,酒色财气已经把他们的武术底子葬送差不多了,只剩下了那股子色厉。

    比石海洋曹孟他们差远了。

    曹石两人在会走路的时候,就每天跟着邻村会武术的盛师傅练了。

    跑步,劈叉,打沙袋,前空翻后空翻,鲤鱼打挺,腿绑沙袋,一直练到初中毕业去了县城。

    高中时候校园乱的很,他们从和各类痞子的打架斗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搏斗技术和力量。

    并一直保持至今。

    从实践中得来的,很管用,他们知道打哪里才是最疼的。

    “志哥,我知道那破厂,就在我们老家邻村,我们亲戚有好几个在那上班。”

    “放心吧,回去就问问亲戚,那人在哪,逮到了,看我们不削死他。”

    李玉喝了杯酒,水啦啦地吹着牛逼。

    “好嘞,搞定了还在这,我给你们摆庆功宴,还有挣钱的生意给你们。”

    “大家一起发财,哈哈哈哈...”

    陈志也是欣赏愉悦,拍着胸脯说,

    “从今往后,我也要做生意了,我姐说得对,有这么好的关系,这么硬的背景,不做生意太踏马的浪费了。”

    “晚上都不要走,带你们去见识见识楠水小巷中的江南春,哈哈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巷不在偏,有春则行。”

    “志哥威武!”

    “志哥牛逼!”

    “志哥大才!”

    座中垃圾一起举杯,大呼小叫地拍着马屁。

    ……

    ……

    大海情操厂的午饭也是按照船上船员的标准,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加个汤。

    标准的三菜一汤,只是没有船上的那种退伙费。

    这个汤可不是快餐店或者船上那种一个鸡蛋一大锅的那种咸水,而是实实在在的骨头等有内容的汤。

    石海洋的理念很简单:不论在哪里,不能差饿兵,大家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物质丰富的年代,吃,又能吃多少呢。

    他要求午饭是免费的,工厂不要员工钱,

    因为免费,一开始几个月闹出了很多笑话和争执。

    开始,有少数会过日子的农村家庭妇女哪里见过这种免费的午餐,哪怕农村坐席也是要出礼的。

    平时在家午饭都是凑合的,弄个馒头饼啥的,就着咸菜萝卜干的垫肚子。

    这食堂多好,三菜一汤啊,营养丰富,还不要钱。

    于是她们甩开腮帮子吃,吃撑着了,不敢喝汤。

    接着几天,她们早饭是肯定不吃的,留着肚子吃午饭,撑着难受,晚饭也就省下来啦。

    厂里伙委会按照石总指示,饭量菜量管够。

    石海洋跑船曾经有过这种经历,也见过很多初次上船海员的样子。

    深有体会。

    他们初次上船,前期一段时间也是吃得肚大腰圆,快餐盘里的米饭堆得小山一样高。

    慢慢地,米饭逐渐减少,几个月后都讨厌船上的伙食了。

    这几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