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 > 第333章 胡椒帝国

第333章 胡椒帝国(1/2)

    孙延召这次要做一回主,劝道:“清清,也别辜负了董芸的一番心意,你就先收着吧。”

    李清清见孙延召都难得开口了,董妹妹又是一番好意,也就不再坚持,轻轻地点头。

    董芸笑着拿出银票递到师太手中,然后拿起簪子,递给了孙延召,“让你借花献佛,还不快给姐姐戴上。”

    李清清心里甜滋滋的,也不说话,微微低下了头。

    孙延召接过簪子横着插进了李清清的发丝,这翠绿色的簪子与李清清的肤色相配,煞是好看。

    此时,就连翠云都觉得这位董家小娘子可爱可亲的很,一点也不反感她住在家中,哪怕住上一辈子也不是不行。

    “接着走吧,后面还有一些番邦的玩意。”孙延召领着他们三人,往大相国寺的后山走去。

    这后山人就少了很多,此时有一些番邦模样的人正在摆摊售卖,董芸上前想要攀谈,有些却连官话都讲不利索,实在难以交流。

    而且这里的东西有真有假,要全凭眼力。

    这大相国寺的后山最初是一个番邦的使臣趁着来朝贡时,卖些不常见的小玩意,后来就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番邦人都趁着闲时来这里贩卖。

    起初还有西域琉璃、稀有香料、金银器、玉器一类从朝贡礼品中遗留下来的,可以供人捡漏。

    可时间长了,这后山赚钱的门路就被人盯上了。如今的后山多是为了刻意掩人耳目卖些来路不正的东西。

    东西真真假假,可却瞒不了董芸的眼。毕竟从小家中就是开当铺的,什么稀奇玩意没见识过。大多的摊子上都是一些仿造的劣等货色,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一个卖香料的摊铺却吸引了孙延召的注意。他走到近前,蹲下身子,拿起小小的一颗,仔细看了看,再用手轻轻捻了捻,又凑近了嗅了嗅。

    没有错,这不是花椒,而是胡椒!

    花椒并不稀奇,宋地便有种植的。可这胡椒只产自东南亚一带,宋辽两地皆无法种植。加上胡椒去腥增香的效应,与肉食绝配。所以胡椒在辽国贵如黄金,一般都是朝贡品,非高门大户、贵族难以享用。

    这可是难得的,这番邦摊贩怎会有的?十有八九是从偷拿出来的,见不得光,不然也不会到这里售卖。

    孙延召抬起头,见这摊主面色黝黑,大鼻子,黑眼睛,一头脏兮兮的卷毛,长得就像是东南亚那一片的。

    他尝试着沟通,拿起胡椒问道:“你会说官话吗?这怎么卖的?”

    那摊主左右瞧了瞧,边用手比划,边用有些生硬的官话说道:“客官,这些,十两,白银,不铜钱。”

    孙延召用手在这皮袋子里翻了翻,确认全都是胡椒无疑,又提了提,估摸着有三斤重。这些要是卖到辽国,价格起码翻好几番。便是在留在汴京贩卖,一转手也是大赚特赚。

    一旁的董芸起初还没瞧出这白色小颗粒到底是什么,毕竟她是千金小姐,也没进过厨房,即便在厨房里也多半是被磨成了粉的。

    “这是什么?”她悄悄在孙延召的耳边问道。

    “是胡椒。”

    董芸闻言也是大惊,胡椒她食用过,有些辛辣。但数量稀少,多是供应了皇家,没有门路极难获得。黑市上的价格,堪比黄金。

    孙延召虽然不知道这摊主是如何搞到胡椒的,可一次性就可以搞到数斤,背后显然是有供货渠道的。有渠道就好说,只要给足了利益,不怕对方不就范。

    就像《资本论》里说的那样,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这胡椒在产地售卖根本不值钱,带来宋地一斤就值数两白银,这利润又何止300%。

    而这几斤胡椒若在孙延召的手中售卖,物以稀为贵,只在汴京就能轻易卖出一百多两白银,若是卖到了辽国,还要更多。同时再用上一些营销手段,那售卖的价格就是另外一番场景了。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发财良机。

    “还有吗?有多少我要多少!”孙延召说道。

    “真的?”这贩子眼前一亮。

    “真的,有多少,要多少!”

    “还有十斤,全卖你!那贩子从其他香料的底下掏出皮袋子来,打开一看,果然都是胡椒,孙延召检查了一下,又上了秤,重量差一些,但也不多。他又让董芸付了约定的银票。

    那贩子看着手中的银票,激动的双手颤抖,还不等孙延召问他从哪里得的,他已经按捺不住一颗想要发财的心,主动说道:“我的家乡……种这个的。要多少,有多少!几千斤,几万斤!数不清。”

    孙延召与董芸相互对视了一眼,皆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

    那贩子接着说道:“我叫普特拉,我们那,很多,但不许我们卖,国家收,价格便宜,上贡给你们,我们没有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