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 第978章 不信你试试

第978章 不信你试试(1/2)

    蓝田的那帮人,虽然最初对人力车这个构想半信半疑。

    但到底是脑子活、手也巧。

    在李北玄外出的这段时间,蓝田的实验人员和工匠们,琢磨着他那张乱七八糟的概念图,再,结合李北玄讲解的一堆术语,比如“脚踩带动”、“链传动”、“齿轮啮合”、“飞轮止逆”等等……竟然,还真琢磨出了点门道。

    不出一个月,居然还真的弄出了第一辆成品。

    当然,它和李北玄前世的那种精美机器差着十万八千里。

    而最大的区别,就是时代的限制。

    尤其是轮胎。

    这个时代没有橡胶。

    即便知道橡胶的概念,也没种植渠道,更别说硫化技术。

    所以最终,他们选择了最原始的办法。

    也就是实心胎。

    用木胎外包铁圈,再用层层麻布裹漆。

    这种车胎极其沉重、弹性几乎为零,震感十足。

    在石板路上一骑起来,简直像是在背后踢人屁股。

    但……它是能骑的。

    而且确实能转起来。

    至于链条?

    也是手搓出来的。

    他们倒是用钢条打了链,齿轮也是手工打磨出来的,但精度有限,啮合的时候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蹬起来的阻力,比李北玄印象中的单车要大得多。

    尤其是润滑问题没解决。

    几圈下来,链条就满是细碎的铁屑和磨损的粉末,得频频上油才能保持运转。

    车驾呢?

    因为没有高强度的轻质钢管,工匠们只能用更厚的铁管拼接。

    结果车身笨重,足足有六七十斤。

    想象一下,骑上一辆六七十斤、轮胎硬邦邦、链条带着阻力的自行车,那绝对是一场体力活。

    然而,就是这么个简陋得要命的家伙,当初推到院子里第一次跑起来时,仍旧让在场的人瞠目结舌。

    因为它确实省力。

    踏板一圈接一圈地蹬,带动链条,后轮旋转,整辆车就这么滑了出去。

    平地上,没几步,就能把跑步的人甩在后头。

    坡道上虽然吃力,却也能一点点往上爬。

    而当李北玄重新回到蓝田,看到第一辆真正成型的单车时,整个人都惊了。

    不是因为它好。

    而是因为这帮人,竟然真在他的半张口胡图纸里,把这玩意儿给搞出来了。

    他本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拿这项目来搪塞赢世民,随便整个项目,糊弄点资金出来。

    没想到,居然真的成了!

    “说真的,陛下。”

    李北玄摸着下巴,有些感慨道:“其实人挺拧巴的,一边说明珠蒙尘,一边又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但是不得不说,很多看似没出息,没本事的匠人,其实只是没人给他们机会,没人给他们条件。”

    听到这话,赢世民顿时有些愣住。

    但转念一想,很快又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此时的赢世民,已经完全摒弃了曾经看轻匠人的想法。

    同样有些感慨的说道:“人和所言极是,很多时候,这些匠人不缺脑子,也不缺手艺,他们缺的只是一个能让他们折腾、让他们犯错、让他们把那些书上读不到的东西,亲手做出来的地方。”

    毕竟蓝田实验室的人员名单他也看过。

    知道那些人,其实都不是什么大儒、什么饱读诗书的学士。

    他们有很多人,其实原本就是普通工匠,甚至还有不少大字不识一个的农人。

    在过去,这些人也许一辈子就在铁铺里给人打锄头、修犁铧。

    他们也许一辈子只会做弓箭、镰刀,偶尔修修战车的轮。

    可现在,他们却在蓝田,有了全然不同的命运。

    他们第一次坐进干净明亮的工坊。

    不是当短工、当学徒。

    而是作为实验人员,参与试制。

    第一次在黑板上看到复杂的力学公式,听得云里雾里,却也咬牙照着试,边学边干。

    第一次有人鼓励他们大胆试错,说失败是为了找出错误的路径,不是犯了错就砍手断指的那种老规矩。

    第一次觉得,原来匠这个字,也可以不是低人一等的贱业,而是站在最前线的创造者。

    他们做的那辆第一代自行车,确实粗陋得不堪。

    但那铁皮焊死的车架、锉刀打磨的齿轮、火烤烙弯的踏板,确实是他们一步步试出来的。

    ……

    抵达蓝田实验室时,风里还带着凉意。

    厚重的铁门被推开,院子里那辆样式笨拙的自行车正立在院中。

    车架粗壮,链条泛着油光,两个实心轮子又笨又糙。

    别说精致造型,甚至颜色都丑不拉几的。

    赢世民第一眼看过去,眉头便皱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