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直接开干就完了(2/2)
前者代价极高。
崔家虽强,毕竟不是全天下。
他们也没准备好举族为旗,跟整个王朝死磕。
真要这么干,李烈一封调令,潞川、郓城、信都三镇兵马就能联动,往清河压过来。
打的是平乱,杀的是擅作反状。
到了那个地步,崔家一旦调动私兵、鼓动乡绅,哪怕最后能撑住,世人也只会记住他们是乱臣贼子。
所以他们大概率,会在第一时间清出几人,说他们私自图谋、煽动事端。
然后对朝廷低头认错,表态自己素来忠义,这次是未能严教族人。
以求保全根基,留住牌坊。
崔家服软,是必然的。
而如果崔家只是顺势而为、放任自流呢?
比如他们知道有人在晋阳搞事,也看见了粮车、青壮、流民、言路……
但他们选择不管、不问、不拦。
甚至暗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把崔家的旗借出去……
以求个进退有度的墙头草位置的话。
那么,这一刀砍下去,效果可能更好。
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崔家不可能有统一指令、也不可能有备战准备。
要打?
他们打不赢。
要跪?
他们的立场本就不坚定。
这一跪肯定会弯腰弯的更狠。
更重要的是。
如果崔家没有统一动作,那么中层的士族,就不会跟他们共进退。
那些一直想投机的县中绅士、州学老儒、望族小门,就会立刻向朝廷靠拢,唯恐被误杀。
而如果崔家真的是无辜的……
虽然这几乎不可能。
但倘若崔家真是无辜的,那情况反而会简单得多。
因为到那时候,急的就不是朝廷,而是崔家了。
不管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清白,崔家都会是最想揪出幕后黑手的那个。
等到那时,朝廷和士族之间的矛盾,就会被转移到崔家和那个不知名士族的矛盾身上。
朝廷便可以坐山观虎斗,坐等他们狗咬狗。
说不定“五姓七望”,甚至还能减几个数字。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