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 第913章 教你怎么造反

第913章 教你怎么造反(1/2)

    看着赢高治又忌讳又好奇的样子,李北玄乐了。

    但依旧没说什么。

    只是低头抿了一口温茶,语气平稳,继续道:“第二步,就是大旗。”

    “玄武门就是那张大旗。”

    “你没发现吗?这次雪灾一出,没几天,市井街头到处都在说玄武门的旧案。明明那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可你听听现在他们怎么说的?”

    “‘冤魂未雪’、‘天理昭昭’、‘天降雪灾,是为了惩治奸佞’……这些话,你是不是在粥棚、在米铺门口、在药铺等候的人群里,都听过?”

    “说白了,这种大旗,不是给兵看的,是给百姓立的。”

    “人得有理由才敢上山,才愿跟着你拼命。”

    说到这里,李北玄忍不住唏嘘一声:“不过说真的,玄武门这事,说实话,你爹当年干得确实不怎么地道。”

    赢高治闻言,脸顿时一黑。

    手指一动,像是想拍案,却终究忍了下来。

    只冷冷地道一句:“说正事,你先别扯这些。”

    “好好好。”

    李北玄笑眯眯地举手,“那我继续说。”

    “你看啊,第一步有了,引子是雪灾,第二步也有了,大旗是玄武门。”

    “那第三步是什么?”

    他压低了声音,顿了一下:“是人,是兵,是跟你一起扛枪,一起瓢昌的兄弟。”

    “他们现在也有了,那就是那十万麻谷岭义士。”

    “这第三步,他们也做到了。”

    “你想想,现在是个什么局势?”

    赢高治没说话,只皱着眉。

    李北玄便自顾自地接着说:“玄武门的流言人尽皆知,而且不仅仅局限在晋阳。潞川、洛阳,甚至河内、太原府,坊间早就有人在传,说晋阳这场雪灾,是天意,是报应。”

    “因为玄武门的血还没洗清,所以天地反噬,雪封山河。”

    “他们现在,已经站住了大义这一步。”

    “而百姓,也跟着他们上了梁山……哦不,是上了麻谷岭。”

    “说句实话,他们现在,万事俱备。”

    “有引子,有大旗,有兵有势,舆论也造出来了,百姓也开始认了。只要他们把这十万灾民往下一推,说一声‘朝廷不仁,咱们要替天行道’,那局就成了。”

    说到这里,李北玄摇了摇头,表情有些唏嘘。

    而赢高治听到这里,终于问出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那他们为啥现在还不掀桌?他们在等什么?……我们!”

    说到这里,赢高治猛地一拍桌子:“我们是那个变数!所以他们要搞事!”

    “对咯。”

    李北玄赞许的点了点头,笑道:“你再想想,正常的赈灾流程,应该是个什么样?”

    “历史上,朝廷一听说地方有乱象,有灾情,第一件事是什么?不是给粮,不是派医官,而是派兵。”

    “派的是兵马,镇的是秩序,杀几个闹事的、砍几个抢粮的,然后架上大锅,搭个棚子,一碗稀粥顶一天。”

    “然后再干嘛?赶人。”

    “把城里能走的,能动的,全都撵出去。说是为了方便治理,其实就是为了省事,怕难民一多出乱子。”

    “这才是几百年来灾后处理的常规流程。”

    听到这里,赢高治怔住了。

    因为李北玄说的确实没错。

    哪朝都是这样。

    大秦中年,洛阳闹水患。

    秦文帝派丞相高颎去赈灾。

    结果高熲到了之后,让人先圈地,再画榜,谁闹事谁流放,谁组团上访就全家抄。

    结果赈灾一年,难民死了三万,被抓的五万,真正吃上官粮的不到两成。

    结果朝廷却照样颁了诏,说“民意安定、风调雨顺”。

    连史官最后,都在史书上记了个“大治”。

    这就是常规操作。

    人都饿死了,事也就过去了。

    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干的。

    武朝虽说是“仁治”,但也只是手段温和一些,根本上是没什么差别的。

    之前各年灾祸,也都是这么“治”下来的。

    但这次不一样。

    李北玄是带了粮食来的。

    从潞川一口气带了一万多石。

    除了粮食之外,还带了医药,带了炭火,开了粥棚,设了难民点。

    赢高治一步步跟着李北玄走来,只觉得这都是水到渠成,这都是一步步走下来的正常操作。

    但现在蓦然回首,赢高治才恍然惊觉,这其实是一场几乎无法再复刻的成功。

    如果没有李北玄这一路死磕到底的调度,没有他从潞川一路拖来的万石粮炭。

    如果没有他不顾官制、不看衙门规矩,亲手改造了整个赈务流程。

    如果没有李北玄强行压住他这个皇子,让他不要动兵,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