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陷入沉思时,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匆匆走进来,在程老耳边低语了几句。程老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刚刚收到消息,咱们医院新接收了一位重症患者,所患病症恰好与小凌研究的课题相关,情况危急,常规治疗手段效果甚微。我提议,不如就让小凌试试他的方案,死马当作活马医,说不定能创造奇迹。”
此言一出,全场再度沸腾。有人激动地表示赞同,认为这是验证小凌方案的绝佳机会;也有人强烈反对,觉得拿患者的生命冒险太过草率。小凌站在原地,内心纠结万分,一方面渴望证明自己,另一方面又深知责任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断送一条生命。
最终,在程老的极力劝说下,院方还是决定让小凌尝试。小凌在众人的注视下,脚步沉重地走向病房。一路上,他不断在脑海中回顾研究方案的每一个细节,汗水浸湿了后背。
来到病房,看着病床上虚弱的患者,小凌深吸一口气,调整好状态,开始与医疗团队沟通治疗步骤。按照方案,他先为患者注射了经过改良的药物,随后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每一次数据的波动,都像一把重锤,敲击着小凌的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患者的情况并未立刻好转,小凌的心悬到了嗓子眼。但他没有放弃,仔细分析各项指标,对后续治疗进行微调。到了第二天凌晨,患者的体温终于开始下降,炎症指标也有所缓和。小凌守在床边,双眼布满血丝,却一刻也不敢松懈。
随着治疗的推进,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各项身体机能开始恢复。一周后,患者竟能坐起身来,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病房外,程老满脸欣慰,拍了拍小凌的肩膀:“小子,好样的!这下,没人能质疑你的成果了。”
众人听了程老的话,心中的怀疑渐渐减少,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好奇。这个叫小凌的清洁工,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何会对医药研究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又在这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突破?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一个年轻的身影走了进来,正是凌轩。他穿着一身朴素的清洁工制服,头发有些凌乱,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和羞涩。
“小凌,你来啦。” 程老微笑着招呼道,眼神中满是欣赏和鼓励。
凌轩点了点头,局促地站在门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这样一群国内顶尖的专家教授面前,而且还是因为自己在医药研究上的成果。
“大家好,我叫凌轩,是华新的一名清洁工。” 凌轩鼓起勇气,向众人打了个招呼。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但却充满了真诚。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凌轩的身上,眼神中带着审视和好奇。他们无法将眼前这个略显稚嫩的年轻人,与那份震惊了整个科研界的研究报告联系起来。
“小凌啊,你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研究方案的?” 程老温和地问道。
凌轩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开始讲述自己的研究思路。他的声音渐渐变得平稳,眼神中闪烁着光芒。在讲述的过程中,他不时地用手比划着,试图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他的想法。
众人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逐渐从怀疑变成了惊讶,最后变成了钦佩。凌轩的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清晰,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真是后生可畏啊!” 一位老教授忍不住赞叹道。“小凌,你这个方案一旦成功实施,将会给无数患者带来福音。你可真是我们医药界的一颗新星!”
凌轩听了老教授的话,脸一下子红了,连忙说道:“教授您过奖了,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我能取得这些成果,也要感谢程老和华新的各位前辈们。是他们给了我机会,让我能够接触到这些先进的研究设备和资料。”
凌轩的声音诚恳而真挚,他心里清楚,没有程老当初力排众议,将他这个刚毕业的博士生纳入研究团队,没有华新集团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完备的科研设施,他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进展。
程老微笑着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小凌,谦虚是好事,但你也要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信心。你的努力和才华我们都看在眼里,这个方案能有今天的雏形,你功不可没。”
程老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在凌轩刚加入团队时,他就发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潜力,那种对科研纯粹的热爱,以及面对难题时不屈不挠的韧劲,都让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在这几年里,他没少给凌轩开小灶,从实验技巧到研究方向的把控,倾囊相授。如今看到凌轩能在众人面前如此出色地展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