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吾乃世家子 > 第233章 京中使节与大食商人

第233章 京中使节与大食商人(2/3)

你不陌生吧?”

    李志点头,家门口的土人有什么陌生的?断发纹身,望之不似人子。

    “我外祖说过,荒蛮大陆上的土人与琼州、琉球、南洋的部分土人一脉相承。

    先秦之前,尔等皆是源出自山东沿海。”

    李志愣了一下,不可置信的问道:“山东?是那个崤山以东的山东吗?那不是孔老夫子的族地吗?以前是土人窝?”

    崔尧笑道:“就是这般沧海桑田,整个南洋、遍及大海的岛屿之上,都是先秦之前的遗民,蛮荒大陆也是一般。”

    李志思忖道:“如此说来,蛮荒大陆反倒更为合适,最起码与土人……,呸,与先秦遗民打交道,我家倒是更为熟稔。

    那地方有什么产出吗?”

    崔尧回想着稀薄的残留知识,不确定的说道:“铁与草原!”

    “铁?这有何稀奇?大唐铁矿多的是。”

    崔尧摇头:“大不同,大唐皆是贫铁矿,富矿那是一座也无,彼处不同,那块大陆夸张一点说,就是一个大铁块上铺就的大陆。”

    ……

    唬人的吧?哪有这等地界?李志心中充满怀疑。

    “行了,不和你扯淡了,你回去好好想想,若是有意,就尽早与你祖父通信,若你祖父有意开拓,我也好与陛下通气。”

    说罢,崔尧懒散的走出书房,直奔暖房而去,如今那里成了母亲与雁秋的久居之地,或者说是婴儿房更为合适。

    想必姥爷在天之灵,见到自己的旧居摆满了各色玩具以及层层垒垒的尿布,也会欣慰……吧?

    ……………………

    鸿胪寺驿馆中,约翰正与约瑟夫闲聊,谈及倭国战事,约翰也颇为感慨。

    “没想到,我国的火炮技术与大唐差的这么远,简直没有可比性……

    既然火炮的材质与弹丸相差不大,那么看来,关键点还是在在于火药之上了。”

    约瑟夫点点头,随即从道袍的夹缝中抠出一团黑泥来,递给教皇。

    “你看,这是我从崔府演武场的地面上收集的火药残渣,无论是性状还是味道,皆与我昂撒所出的成品大有不同。”

    约翰接过来,小心捧在手心里,细细捻着,不时放在鼻子下面闻闻,最后更是放进口中,嘴里念念有词道:“硫磺、硝石……都对!这个……这不是木屑,这是碳!”

    约瑟夫点头:“对呀,根本不应该有什么木屑,而是木炭呐。”

    约翰将火药攥紧,急切地问道:“你可知具体配比?”

    约瑟夫摇头:“没人知道,所有火药的都是封装分配的,任何人都没有自行制造火药的权限,只有唐国朝廷的工部……以及崔尧的天机工坊。

    而两个产出单位却是互不统属,我在辽东之时,有幸同时接触过两个产地的火药。

    以我观之,相对威力而言,朝廷的威力更大,而崔氏的射程更远。”

    约翰惊诧道:“已经细化到这个程度了?”

    约瑟夫答道:“两家的发展方向不甚相同,朝廷的冶铁工艺更好,所以他们的炮管足够结实。

    因此,更注重更大的杀伤性,空腔弹丸中填的都是实心火药球,讲究一个地动天摇,纯纯是以力服人。

    崔氏则不同,他们的炮管更为细长,弹丸也不大,可里面填的却不是纯火药,而是间杂着不少细小钢珠,射出去之后,看似威力不大,可杀伤更为骇人。”

    约翰奇道:“既然参杂钢珠能提升威力,那为什么唐朝的工部不效仿呢?”

    约瑟夫摇头道:“因为他们造不出,或者说不能大批量的铸造钢珠,只靠手工打磨,只怕一万个工匠也撑不起一场战争。”

    “哦?崔氏没有公开工艺?”

    约瑟夫苦笑道:“不是啊,是工部不要,那些匠人无谓的自尊心,真是让人搞不懂哩。”

    约翰神思百转,转而问道:“如果我们破解了唐人的火药配方,是不是就可以与唐人匹敌了?”

    约瑟夫失落的言道:“差得远哩,即便我们一比一还原了唐人的火药,可放在我国的火炮上,仍不可与唐人匹敌。”

    “为何?”

    “因为工艺,唐人的火炮已经迭代到了第七代,他们能把炮管造到一丈长,口径缩小的还没一个拳头大。

    我们呢?超过三尺就避免不了沙眼,炮膛必须能宽阔到容许一个人进入,否则就保证不了内壁的平整。

    更遑论膛线工艺了,在火器的的工艺上,唐人积攒的技术壁垒太多了,短时间根本突破不了。

    就是将唐人的火炮放在我们眼前,我们都仿造不出来呀!”

    约翰沉思道:“他们的火炮为什么会迭代那么快?”

    “因为战争,因为他们的将军中有一位火炮狂人,在一场辽东战役中,倾泻了上万枚炮弹,轰碎了不下五十座坚城……

    记载了海量的数据与反馈,所以才能迭代这么快。

    因此,我得出结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