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闻。
吐火罗以西,关于大食的消息已经越加多了起来,葱岭一带,诸邦国关于大食入侵之事,亦常见奏疏之上。
可朕要问,假如大食要越过无数邦国,攻我大唐,他们的补给跟的上吗?
关于大食的威胁,我朝中时有讨论,也有将领提出要御敌与国门之外,或是更激进些,先下手为强。
可朕也核算过,当真值得吗?
此去大食腹地,路途不下万里!
一路上人马嚼用,即便是富有四海的大唐,也承担不起!
况且据习作传回来的消息,那里无论是财富还是人口,技术或是土地,皆远不如我大唐,那么朕要问了,即便攻伐下来,要之何用?
须知我大唐自将西藏道和辽东三道拿下之后,内政压力已经到了极限!
朕自今年伊始,已经计划连开三年恩科,可足用之人,依然杯水车薪。
故而,我大唐未来十年之内,着眼点,在内不在外!
至于大食,彼辈,乃蛮夷也,蛮夷自无百年之国运!
只怕大食还未攻入我国千里之内,自身已是维持不住,土崩瓦解尔!”
约翰奇怪道:“陛下何出此言?关于大食的教义我曾仔细研读过,他们的教义刻板到已经规划包括衣食住行等所有行为。
或许他们中的学者会因此驻足不前,可凝聚力与战争潜力当真不可小觑。怎么能以蛮夷指代?”
约翰说完,诡异的看着李承乾,下意识地问道:“在陛下眼中,本皇是不是也是蛮夷?”
李承乾顿时摇头:“你谈吐清晰,思路有序,怎能说是蛮夷?”
约翰庆幸的舒了一口气。
但不料李承乾接着问道:“尔国尔邦,治下有多少人能有你这般见识?”
约翰自豪道:“与我相比肩者,能有多少?不过万中无一罢了。”
李承乾恍然道:“哦,如此吗?那尔国称之为蛮夷,名副其实也。
毕竟,在我大唐,学识超过朕的,简直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