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吾乃世家子 > 第172章 治粮价铸新钱

第172章 治粮价铸新钱(1/3)

    皇家的大明宫工程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另类的以工代赈,虽说在大唐百姓朴素的认知中,无水火之噩,无蝗旱之虞,又不是饥馑之年,只不过是物价贵了些,算得什么?

    真有那饿的过不下去了,各大寺院、富贵坊市周边不都有布施的粥棚吗?只要抹下脸皮,总归能混个水饱,碰上那豪奢之家广开周济,时不时的还能见到肉腥,这等盛世已然是百年不遇,谈什么灾厄?

    可崔尧不这么认为,他仍然固执的拿大唐与他曾经生活了十余年的时代类比,因此总觉得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计划招工三万余劳工,实际交上来的报表足有八万余,就这还是剔除了十六以下以及六十以上的老弱人群。

    至于妇人,则是一个没招,倒不是崔尧有什么歧视的念头,属实是大唐百姓的男女观念太过奔放,若是一个不慎,只怕大理寺的衙门口就要骂娘了,好不容易维持半年的首善之地,只怕要丑闻频发哩。

    因此在种种权衡下,崔尧并没有迈出太大的步子,此事归咎到底算是术,而非道,因此步子还是不要太大,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空间,免得扯着蛋。

    “大人,倭国那边的货船七日前到港,目前已接入漕运,属下预计明后日就能抵达长安。”

    崔尧头也没抬,问道:“是金银吗?”

    “是,大人,漕运船装了四船,都是五百料的大船,全部都是金银。”

    “不用进京了,直接拉到蓝田天机工坊,全部熔炼了,某家过几日带陛下去一趟。”

    “喏。”

    在皇宫里办公有个好处是在自家里没有的,就是这里拥有足够多的天机属臣,省去了不少沟通信息的麻烦,因此崔尧干脆就常驻在了甘露殿,反正与户部也不远,两头跑起来也不算费事。

    唯一不太习惯的就在于,每次接收情报的时候,总有一双眼睛在远处看着,让人有些难受。

    “我说姐姐,你要看就凑过来看,不要总是偷窥一般瞥着,某家不习惯。”

    武照笑道:“姐姐可不想再惹出麻烦,还是远些好,话说这些人都是你师父留给你的人手?”

    崔尧未置可否的说道:“非也,这些都是原来发管委的班底,某家原先也只是一个小主事,上头还有天机和紫薇呢。”

    “哦?既然先皇也是主理人,为何陛下没有继承呢?”

    崔尧戏谑道:“我哪知道?我只知道,先皇刚过世,陛下就把这衙门解散了,弄得这些个中好手没着没落的,惶惶不可终日。若不是这些年某家一直接济着,怕不是要饿死在宫中哩。”

    武照疑惑道:“怎会饿死?宫中不是一直发着俸禄吗?”

    崔尧指指刚刚出去的内侍说道:“你认识他吗?”

    武照摇头:“好似在宫里碰见过,却不知什么执事。”

    “对咯,人家压根就没有职位,招进来的时候就是干的收集情报的活,这没了差事,可不是只能在宫里混日子?姐姐不信回去翻翻发放俸禄的黄册,看看有没有这号人?”

    武照错愕道:“没有执事,就这么在宫里瞎晃,这么多年竟然没人管?”

    “谁管?陛下是个不晓事的,皇后娘娘有子万事足,这偌大的皇宫可不就是由人进出吗?”

    “金吾卫就不验看?”

    “验看什么?人家都有腰牌,还是先皇钦赐的,他们管的着吗?”

    “那陛下为何要裁撤这等紧要衙门?”

    “你问我,我问谁去?我总不能指着他鼻子问,为啥要自毁长城?再说某家还有一大堆事要过问呢,我姥爷留下的产业总得打理吧?谁耐烦天天在宫里坐班?

    如此也算正遂了某家的愿,无事一身轻不好吗?我又不是非得上赶着给你家做牛马。”

    武照思忖了一番,问道:“是外朝请愿裁撤的?”

    崔尧没回答,只不过笑得更加讽刺。

    殿门被推开,李承乾大踏步走了进来,一边走一边摘掉翼善冠,指着崔尧的鼻子骂道:“你这厮又不去上朝,知不知道有多少人弹劾你?”

    “弹就弹呗,臣又没有在家闲坐着,你看臣桌上的案卷,都堆成山了,你好意思说我?”

    李承乾翻翻卷宗,却掉出了一本奏疏,他拿起来看了看上面的批阅,却怎么也没有印象。

    少顷,李承乾出奇的愤怒起来,嚷道:“谁叫你擅自批阅朕的奏疏的?你好大的胆子!”

    崔尧没当回事,笑道:“你看看字迹像不像,是不是自己也吓了一跳?你就说我模仿的好不好?”

    “大胆!不知廉耻!这是你该骄傲的事吗?你看看你写的什么?什么叫不知所谓?人家上来表功,你不说表示欣慰,反而臭骂人家一通,你长没长心呐?”

    崔尧掏掏耳朵,小声道:“你喊什么?你仔细看看,这厮上任才一个月,水利通畅、物埠民丰和他有什么关系?

    他的前任怎么升的官你忘了?人家辛辛苦苦干了七年,升职进品总是说的过去,这后面摘桃子的莫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