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思考的深入,朱高煦的眉头却越皱越高。他心里明白,像这种复杂的山地战,情况实在棘手。除去依靠军队平日里严格的训练、精良的装备以及严明的军纪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更为有效的办法。归根结底,只能凭借士兵自身的强悍,去尽量弥补地形带来的巨大劣势。
高丽部落的情况颇为复杂,其军队分散在各个角落,每个村庄之间相距甚远,相互传递消息、彼此联系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平日里,这些村庄各自为政,只有在面临外界强大且不可抗的力量时,才会临时拼凑组合在一起,形成一股相对集中的力量。理论上来说,若是采用怀柔分化的策略,逐个击破,分化其中几个村庄,倒也不失为一种办法。然而,当前最大的难题在于,他们连山林深处都难以进入,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那些村庄的小头领,也就无法实施这一策略。
至于经济封锁,这一招在此处更是行不通。如今正值夏季,山林仿佛进入了生机勃勃的全盛时期,各类植物生长繁茂,各种动物也活跃起来,山林之中食物资源极为丰富。对于躲藏在山林里的人而言,根本不用担心食物短缺的问题,想要靠饥饿迫使他们投降,简直是天方夜谭。
并且,朱高煦内心所想,是在短时间内就成功攻打进去。他还有诸多事务亟待处理,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耗在这里。
说实话,此刻的朱高煦也着实有些头疼了。他对自己的身手与潜入能力倒是颇有自信,以他的本事,想要悄无声息地潜入山林,并非难事。然而,就算他一个人成功潜入进去,又能如何呢?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人总有力竭之时,他又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一旦潜入其中,若手下的人无法跟进支援,而自己又不幸被敌人发现,那可就危险了,说不定还得把自己交代在里面,落得个有去无回的下场。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黄喜微微顿了顿,接着说道,“那就是从四面八方进行围堵,逐步缩小包围圈。如此一来,最后这些人便插翅难逃。正好咱们这里不是有宁王之子吗?可以让他给宁王传信,让宁王带兵绕到高丽部落的后方,形成合围之势。只是这个办法有个缺点,那便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按照以往的情况,黄喜是绝不敢提出这个办法的。毕竟高丽的国力摆在那儿,以高丽原本的实力,根本不具备包围女真部落的能力。但朱高煦不同啊,朱高煦之前可是放出话来,说自己有的是钱,而且手中掌握的兵力也颇为可观。再加上这段时间的观察,黄喜看出朱高煦是铁了心,想要将女真部落斩草除根,彻底解决这个心头大患。基于这些考量,黄喜这才犹犹豫豫地说出了这个看似最笨,却可能行得通的办法。
朱高煦听闻黄喜所言,不禁瞥了眼他,刹那间,眼睛倒是猛地一亮。这个办法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可行,只要能成功实施,女真部落必将陷入绝境。然而,仔细一琢磨,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个办法所需要的兵力可不是个小数目,没有三五万人马,根本无法实现全方位的包围。即便现在联系上宁王,以宁王手中现有的兵力,也远远达不到要求。
朱高煦不得不暗自承认,女真人的体质确实比大明人强了不止一筹。他们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早已习惯了那里面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在这样残酷的生存条件下,体质差的人早就被冻死,惨遭淘汰,能够存活下来的,即便没有专门修习武功,身体素质也堪称一等一的强悍,个个都是高手。
倘若真要形成包围之势,凭借自己和宁王现有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得请求朱棣伸出援手才行。可当下的局势又极为复杂,朱棣手头的事情堆积如山,忙得焦头烂额。北方边境局势紧张,他还需要时刻提防朱允炆趁虚而入,从背后发难。在这种情况下,向朱棣求援,无疑会给朱棣增添更大的压力。
沉思片刻之后,朱高煦缓缓摇了摇头。他深知,这个看似可行的办法,在现实面前,却有着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怕是难以成行。
“不行,钱倒是不成问题,以我如今的财力,支撑这样的行动不在话下。”朱高煦眉头微蹙,神情凝重地说道,“只是兵力方面,依旧是最大的阻碍。毕竟我们现在是在为三弟开拓地盘,燕军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职责,从大局考虑,他们是不会轻易出手相助的。”他深知,军事行动的调配绝非易事,牵扯到各方利益与战略布局,燕军不可能随意为了这一处的战事而分散兵力。
“唉,那就没有办法了。”经朱高煦这么一提醒,黄喜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沉沉地叹了口气。他心里明白,朱高煦所言句句在理。庆源镇的冬天,向来寒冷刺骨,可每当这个时候,他们高丽的庆源兵只能瑟缩在屋子当中,依靠着简陋的取暖设施抵御严寒。然而,再看看人家女真人,却正迎着狂风暴雪,在山林中艰难地为了活下去而四处奔波。长达十多年的艰苦锤炼,让女真人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相比之下,高丽兵与之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