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饶有兴致地眉毛一挑:“哦,竟有此事,那你为何拒绝呢?” 他目光紧紧盯着黄喜,似乎想要从对方的回答中探寻出更多的东西。
黄喜仿佛早就料到朱高煦会有此问,朱高煦话音刚落,他便立马长叹一声,面露无奈之色:“老臣何尝不想啊,殿下。只是老臣的家人都还在家乡,如今这兵荒马乱的世道,到处都是危险,我实在是放心不下他们,心里头无时无刻不担忧着他们的生命安危,所以迫切地想要回去看一看,只有亲眼见到他们安然无恙,老臣这颗心才能落下来啊。”
“那我说让你跟着我们走呢?”朱高煦嘴角微微上扬,脸上带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饶有趣味地问道。
黄喜听闻,脸色瞬间微微一变,但他反应极快,那一丝慌乱的神色转瞬即逝。他面露为难,缓缓说道:“不瞒殿下,在官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老臣着实有些厌倦了。如今只想着能陪在妻儿身边,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就够了。”
其实,这些话确实是黄喜的真心话。在历经了官场的种种风云变幻后,他早已没了追逐权势的心思,只渴望手中握有那么一点小势力,兜里有点小钱,能悠闲自在地混完这辈子,过上平淡却安稳的日子。
当初前朝覆灭之际,黄喜便萌生了这般想法,只想远离朝堂纷争,去过平淡的日子。可谁能料到,后来李成桂亲自找上门来,只冷冷地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出山,协助李氏王朝稳固天下;要么就被当作前朝余孽,当场处死。在生死抉择面前,黄喜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无奈之下,只能点头答应。
后来,李成桂去世,黄喜以为终于有机会辞官了,可没想到李芳远根本不打算放他走,无奈他只能继续留在官场。直到后来,他被发配到了庆源镇,这才暂时摆脱了朝堂的束缚。
朱高煦听了黄喜的话,轻轻摇了摇头,脸上带着几分调侃:“才四十岁,别一口一个老臣的,你还算年轻人呢,别老是想着躺平,得动起来啊!本公子这里刚好有一份好差事,看你这人还有点能力,就把这个机会留给你了。好了,就这样决定了。” 他语速很快,不容黄喜有过多反应,没等黄喜再次开口拒绝,朱高煦就直接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将此事定了下来。仿佛在他眼中,黄喜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而这份“好差事”,黄喜注定是要接下来的。
就在刚刚元敬王后与黄喜你来我往地对话之时,朱高煦悄然运起“天机”之术,暗暗探查起黄喜的未来轨迹。
当他看到黄喜那详实的履历之后,不禁咂了咂舌,心中大喜,感觉自己简直如同捡到了稀世珍宝一般。
按照既定的历史走向,这位黄喜日后不仅会重返王城,而且凭借自身的才能与机遇,竟然能一路攀升至宰相之位。
经过仔细“窥探”,朱高煦发现黄喜的人品并无太大瑕疵。他并非那种对每个王朝都愚忠到底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毫无底线。倘若让黄喜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坏事,他一定会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绝不去触碰。总体而言,黄喜始终秉持着一个观念,那便是为自己而活。对于工作,能干就接着干,若是实在干不下去,也绝不勉强自己。然而,只要是交到他手中的工作,无论难易,他都会认真对待,全力以赴。这种独特的处世与工作态度,在朱高煦看来,有着别样的价值。
朱高煦心中着实打定了主意,想要将黄喜带回去悉心培养。对于黄喜过往那看似多次“叛主”的行为,朱高煦压根就没放在心上。在他看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世间之人大多会为自己考虑,这本就是人之常情。而且,朱高煦有着十足的自信,只要自己始终屹立不倒,凭借自身的能力与魅力,黄喜必然永远不会转投他人麾下。
再者细细想来,黄喜的那些行为,严格意义上其实也算不上真正的“叛主”。毕竟每次都是在确认自己追随的大王已然毫无希望,局势到了绝境之时,他才会做出离开的选择。并且,在其主上在位期间,他也从未有过勾结敌人之类的恶劣行径。从本质上来说,黄喜就是个单纯希望安稳当一个“打工人”的人,只要能有合适的环境和机会,他便会兢兢业业地做事。朱高煦正是看中了黄喜这一点,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值得自己花心思去培养,说不定日后能为自己所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啊这!”黄喜满心无奈,听到朱高煦如此不由分说地就定下了自己的命运,只能垂头丧气地低下脑袋,像是一只斗败的公鸡,心中满是郁闷却又无处发泄。
见黄喜一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模样,朱高煦倒是难得贴心起来,笑着给对方打起气来:“唉,别老是板着一张脸嘛,搞得好像给本公子办事,就委屈了你似的。”他故意说得轻松,试图缓和一下黄喜的情绪。
“微臣不敢!”黄喜对朱高煦的脾气秉性还不太了解,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触怒了这位大明二皇子,只能满脸惶恐地告饶,声音里都带着一丝颤抖。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