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之后,朱高煦目不转睛地盯着金宗瑞的眼睛,如同盯着一件稀世珍宝,细致入微地观察着对方的每一丝反应。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又夹杂着些许戏谑,仿佛在等待着金宗瑞给出一个符合他预期的回应。
当看到金宗瑞那瞬间凝固的表情,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震惊之色时,朱高煦的嘴角微微挑起,勾勒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得意笑容。看来自己是猜对了,他在心中暗自窃喜。
没错,朱高煦其实是猜的。他对高丽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在这个时间段,最出名的金姓人物,那就非金宗瑞莫属了。凭借着这份对历史的记忆,他大胆地说出了这个名字,没想到还真的蒙对了,成功地让金宗瑞相信了他那所谓“会算命”的说。
金宗瑞此人,堪称高丽王朝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二十二岁那年,他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学,一举考中进士,自此踏入仕途,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先后辅佐过太宗、世宗、文宗、端宗四个君王,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忠诚,为高丽王朝的稳定与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在文化领域,金宗瑞更是功绩卓着。他主持编撰了《高丽史》《高丽史节要》《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等多部重要典籍。这些书籍,不仅是对高丽王朝历史的系统梳理与记载,更是为后世研究高丽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提供了珍贵而详实的资料,成为了高丽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
而在军事方面,金宗瑞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与远见卓识。他曾长期镇守咸吉道,这片地处高丽东北边陲的战略要地。当时,女真部落时常侵扰边境,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金宗瑞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的严峻,最先提出建设东北六镇子的想法,并积极付诸行动。在他的精心规划与组织下,东北六镇子逐渐建成,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成功抵挡女真侵扰长达多年之久,为高丽王朝的边境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如今的高丽王朝早已物是人非。太宗李芳远在权力的斗争中一败涂地,沦为了丧家之犬,曾经辉煌的高丽王朝也已改天换日,彻底变了模样。在这翻天覆地的变革中,金宗瑞的命运也被无情地改写。他连原本可以施展才华的科考机会都没有了,曾经的远大抱负,
高丽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涌现出了众多杰出人物,但能被人们铭记的,也就那么几个。朱高煦对高丽历史的了解有限,能记住金宗瑞这样一位关键人物,已然不错。而此刻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无论是年龄还是气质,都与他记忆中处于这个历史阶段的金宗瑞颇为相符,所以朱高煦才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随口说出了这个名字。
本来朱高煦的心思不过是想陪着金宗瑞胡诌一番罢了。在他看来,如果侥幸猜对了金宗瑞的名字,那自然是再好不过,说不定还有机会将眼前这位颇具才能的人收入麾下,为自己所用。可要是猜错了,他也丝毫不在意,毕竟在他眼中,面前这两个人如今就如同砧板上的鱼肉,性命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倘若自己心生不悦,只需轻轻动动手,便能如捏死蝼蚁一般,结束他们的生命。
金宗瑞听到朱高煦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眼神中瞬间闪过一丝极度的诧异,那目光仿佛在看一个来自异世界的怪物。此时此刻,他的心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难以置信的念头:难道朱高煦真的拥有能掐会算的本事?不然的话,对方怎么可能如此精准地知晓自己的名字呢?
金宗瑞和李裪的情况截然不同。在此之前,他不过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在偌大的高丽王朝中,犹如沧海一粟,毫不起眼。即便到了现在,经历了诸多变故,他的处境也并未有太大的改变。若不是机缘巧合之下,恰好遇到了三王子李裪,他或许还在某个偏僻的角落里,一心埋头准备着下一次科考,憧憬着有朝一日能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而且,金宗瑞可以万分笃定,就算是在高丽王城之中,知晓他金宗瑞存在的人,也寥寥无几。如此一来,朱高煦能叫出他的名字,就显得更加不可思议了。一时间,金宗瑞的神经紧绷到了极点,整个身体像被定住一般,绷得笔直,他瞪大了眼睛,带着一丝警惕与慌乱,沉声向朱高煦质问道:“你到底是谁?”
这已经是两人第三次向朱高煦抛出这个问题了。此时的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仿佛下一秒就会断裂。
这次就连一向沉稳的李裪都没有阻拦金宗瑞发问,他的脸色同样难看起来。毕竟,自己多年来所秉持的认知,在这一刻仿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眼前发生的一切太过离奇,让他也不由自主地怀疑起来,难道这世间真的存在如此高深莫测、能未卜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