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公子,你们两个再等一会儿哈,我马上就收拾好。”就在朱高煦思索之际,远处传来陈远响亮的声音。只见马车缓缓驶来,稳稳地停在了院子里。陈远身手敏捷地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一边快速地朝着朱高煦这边走来,一边嘴里说着话。简单跟朱高煦交代完后,他便抱着被褥,脚步匆匆地跑进了房间当中。
回想起之前的经历,朱高煦不禁有些感慨。之前他们三人在赶路途中,也曾在农家借住过。那些农家的被褥状况着实糟糕,不仅破旧得不成样子,上面还隐隐约约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发霉臭味。朱高煦、陈远还有朱瞻墨,三人实在难以忍受那种味道。后来,好不容易途径城市,他们便立刻买了新的被褥,一直放在马车上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这主要是因为在大明的时候,各地城镇几乎都有客栈,住宿条件相对较好,根本不会出现借住农家那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情况。所以,朱高煦他们三人之前压根儿就没有提前考虑到会在高丽遇到这样的住宿难题,以至于刚开始吃了不少苦头。好在现在有了自己的被褥,住宿条件总算是能稍微舒适一些了。
金公子一进入屋子,便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透过门缝小心翼翼地往外瞥了一眼朱高煦。瞧见朱高煦的视线并未朝自己这边看来,他才微微松了口气,转过身,快步走到坐在炕上的小孩身旁。他俯下身,凑近小孩的耳边,压低声音,神色严肃地说道:“三王子,刚来的这群人有些古怪,尤其是那个赶马车的年轻人。我闯荡江湖多年,依我看,此人必定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您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千万不能让人察觉到任何异样。”金公子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紧紧盯着小孩,仿佛生怕他一个不小心就会暴露什么。
小孩的目光顺着窗户的方向看去,在朱瞻墨手中拿着的棒棒糖上停留了片刻,那亮晶晶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好奇。随后,他乖巧地转过头,对着金公子用力地点了点头,奶声奶气却又十分认真地说道:“先生,我知道了!”小孩的模样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粉雕玉琢的小脸上满是纯真,但在听到金公子的叮嘱后,却流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他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双手规矩地放在腿上,仿佛在向金公子表明自己一定会谨言慎行。金公子看着小孩懂事的模样,心中稍感安慰,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毕竟在这复杂多变的局势下,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金宗瑞满心疲惫地伸手揉了揉眉心,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一切,如同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
他原本不过是一介普普通通的读书人,一心想着凭借自己多年苦读的学识,前来王城参加科举考试,期望能谋得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可谁能料到,命运的轨迹却在此刻陡然转弯,他恰好遇上了那场突如其来的兵变。李芳硕竟然公然自立为王,这一消息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王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紧接着,王上李芳远亲自披挂出征,誓言要将李芳硕这个叛贼一举歼灭。那时的金宗瑞,满心以为李芳远坐拥正统,又有军队在手,必定稳操胜券,轻易就能取下李芳硕的首级,平息这场叛乱。在他的想象中,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势如破竹的胜利,李芳远将以王者之姿凯旋而归。
然而,现实却如同残酷的耳光,无情地扇在了金宗瑞的脸上。事情的发展与他所预想的相差甚远,没过多久,李芳远竟然狼狈不堪地逃回了王城,一进城便下令紧闭城门,再也不敢轻易出战。那时候,金宗瑞看到的是士气低落的士兵,他们一个个灰头土脸,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疲惫,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灭顶之灾。
整座城池也因此陷入了人心惶惶的境地,百姓们整日提心吊胆,不知道这场战乱何时才能结束。没过几天,汉阳城外便被李芳硕的部队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而此时的金宗瑞,还完全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毕竟,他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小书生,平日里一心只读圣贤书,对这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所知甚少。
随后没过多久,那城外被称作反贼的李芳硕部队便开始发起了猛烈的攻城行动。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攻城器械撞击城门的轰鸣声,让城内的百姓们惊恐万分。王上李芳远为了保住王城,号召所有百姓一同抵抗反贼,共同守护这座他们赖以生存的城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宗瑞自幼所接受的教育,便是将尊君爱国的理念深植于心。所以,当他听到王上号召百姓一同抵抗反贼的消息时,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便报名登上了城墙。
然而,当他真正登上城墙,俯瞰下方那密密麻麻如潮水般的攻城部队时,一股从未有过的恐惧瞬间涌上心头,双腿不由自主地发软颤抖起来。那些敌军的呐喊声、战鼓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将他的意志彻底摧毁。但金宗瑞心中那股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让他在极度的恐惧中咬牙坚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