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吸一口气,似乎是在给自己壮胆,紧接着不等朱棣发话,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您是不是觉得现在手底下的这些官员,大多数都是从南方过来刚刚上任的,和咱们如今所管辖的这片土地并没有太多的瓜葛,所以才会觉得这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呢?”
朱高煦的这番话犹如一把利剑,直刺朱棣的内心。朱棣沉默不语,因为朱高煦说的的确是事实。自从朱棣成功拿下北地之后,他手中的官员数量远远不足以应对如此庞大的领土。无奈之下,他只能大量启用从大明朝廷手中俘虏过来的官员。
不仅如此,由于朱元璋在崛起之时主要依靠的就是南方集团,因此在朱棣尚未谋反之前,北地的官员也大多来自南方。而当朱棣最终征服北部地区后,他又对手下的官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新调配,将他们分配到各个地方,以迅速推行土地分发政策。
而这正是朱棣心急如焚的缘由所在。相较于南方世家林立、权力分散的局面,北方对于他实施计划而言,无疑更为便利。毕竟,如今朱棣急于一统天下,但若是真的实现统一后,各地的士绅们联合起来共同与他对抗,那他的工作推进必将遭遇巨大的阻碍。
唯有先将北方这块相对容易掌控的地区纳入囊中,并进行彻底的改革,如此一来,不仅能起到分化南方权力的作用,更能在自己处理完北地事务后,使手中的权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如此,百姓对他朱棣的认可度也会如火箭般飙升,届时再对南方动手,便可轻松许多。
然而,此刻听了朱高煦所言,朱棣不禁心生疑虑:莫非自己的考虑仍有不足之处?他一边摩挲着下巴,一边凝视着朱高煦,双眼眨也不眨,显然是想听听朱高煦究竟有何高见。
见到朱棣并没有打断自己,朱高煦心中稍安,他赶忙站起身来,顺手将自己的椅子往朱棣身旁拉了拉。然后,他像只长颈鹿一样,把脖子伸得老长,脑袋几乎要贴到朱棣的耳边了。
定了定神后,朱高煦一脸自信地开口说道:“爹,您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啦!虽然这些官员对于本地来说确实是初来乍到,但您别忘了,每个地方的世家都是一个德行。就算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也能迅速地和这些官员打成一片。毕竟,这些官员们当官这么多年了,官场当中的那些门道,他们可是一清二楚啊!而且,他们养成的习惯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说到这里,朱高煦稍稍停顿了一下,他偷瞄了一眼朱棣,见对方似乎在认真听自己讲话,便继续说道:“爹,我给您举个例子吧。就说您当初刚来北平的时候,不也是人生地不熟的嘛,没什么认识的人。可结果呢?您还没来得及开口,燕王府的门槛都快被人踏平啦!那些来拜访您的人,您之前一个都不认识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主动找上门来啊!所以说,这些人啊,其实都是一丘之貉。按理说,这里面的门道,爹您应该是最清楚不过的啦!”
朱棣的嘴角微微抽搐着,他的内心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激烈的挣扎。然而,最终他还是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绪,猛地扬起手,一巴掌狠狠地拍在了朱高煦的脑门上。
“逆子!”朱棣怒不可遏地吼道,“你怎么能这样说话?什么叫一丘之貉?”
朱高煦被这一巴掌打得有些发懵,但他并没有躲闪,只是撇了撇嘴,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
“爹,我就是这个意思啊。”朱高煦嘟囔着说道,“您别以为换个位置,这些人就能乖乖听您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您别看在爷爷手里的时候,这些官员都很老实,那是因为爷爷厉害啊!爷爷可是一批一批地杀过来的,那些不听话的早就被砍头了。可就算是这样,在那些看不见的角落里,不还是有很多阴暗的事情存在吗?”
朱高煦毫不顾忌地将朱元璋给抬了出来,仿佛这样就能证明他所说的话都是事实。
确实,在朱元璋当政的时候,手下的官员大臣们真的是噤若寒蝉,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因为他们都知道,朱元璋可是个狠角色,说杀就杀,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不仅如此,大明王朝刚刚建立之时,权力完全集中在朱元璋一人手中,他的威望和权威无人能及。在他的统治下,官员们对他敬畏有加,根本不敢有丝毫的僭越之举。即便是像蓝玉这样嚣张跋扈的将领,最终也被朱元璋毫不留情地处死。
朱棣固然是一位杰出的君主,但在狠辣程度上,与朱元璋相比还是稍逊一筹。而且,就连朱元璋在其权势最盛之时,土地改革也未能彻底推行下去,如今仅仅过去了几十年,土地问题便再度陷入混乱。朱棣若想比朱元璋做得更彻底,所面临的困难无疑会更大。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朱棣尚未在官员面前展现出他的雷霆手段,这使得许多官员在心中暗自揣测,朱棣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新城的支持。这种观念一旦在官员中形成,对于朱棣推行改革将会造成极大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