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 第717章 争取首战告捷

第717章 争取首战告捷(1/2)

    金秋十月。

    日复一日就这样过去。

    大军也是到达了鄯州,和秦琼的大军会合。

    还有突厥李道宗带过来的五万大军。

    整合成了二十万大军。

    阵仗之大,引得吐谷浑斥候不停的在鄯州周围活动。

    抓斥候都抓了几十号人。

    问不出有用的价值,一律都作为战俘给关进了地牢。

    身在长安的李靖也是了解了来龙去脉,吐谷浑之战必定是要打的,而且还是李承乾一力促成。

    就像是倭国一般。

    只是和倭国不同的是,李承乾要一举拿下整个吐谷浑。

    李靖加急给李承乾去信,说了关于慕容伏允的一些战术和作战风格。

    不得不说,李靖是大唐唯一一个全能统帅。

    因为其余的将军几乎只是熟悉周围几个国度将军的用兵之法,可李靖是做过深刻研究的,把周围所有的名将都牢记于心。

    总是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李承乾也不藏私,直接将信交给了段志玄。

    收到李靖的信,看信中对吐谷浑的破解之法,段志玄两眼放光。

    当时就夸李靖乃军神之类的话。

    李承乾也不觉得稀奇,而是继续和李靖保持信件来往。

    慢慢的李承乾还透露了自己的野心。

    使得李靖多次上书,要求请战。

    这可是大机缘啊。

    打完吐谷浑,还要去打薛延陀、回纥。

    若是不能去打这一仗,恐怕李靖这辈子死都不瞑目。

    因为他很清楚,打完这仗,要是赢了,未来几十年,大唐都不会有大的战役了。

    周围宵小绝对会畏惧大唐。

    这是大唐至关重要的时刻,他身为大唐军神怎么能不参加。

    可李世民就是压着李靖的请战书,一直不给回复。

    弄的李靖都想单枪匹马去了。

    鄯州。

    李承乾不作停歇,第一时间叫来了郑玄毅。

    当初在鄯州可是囤积了不少粮草,可以说大唐第三大粮仓就在鄯州。

    提前布局,知道要打这一仗,那么粮食不可能一直从长安城千里迢迢运来鄯州。

    “这两年囤积的粮草可还在?”

    “回禀太子殿下,某等早就等这一日了,粮草早已准备齐全,近年来顺丰镖在鄯州也是囤积了马匹千匹,以备不时之需。”郑玄毅拱手道。

    他很清楚,马匹不止要用于运送货物,还需要打仗所需。

    所以在鄯州的顺丰镖局,马匹已经超过千匹,骆驼什么的也有数百匹。

    这里的马匹和骆驼可要比长安城便宜许多。

    李承乾对于郑玄毅的未雨绸缪非常的满意,颔首道:“江夏郡王从突厥带过来骏马五万匹,这两年突厥那边管理的还是不错的,最起码富裕了不少,马匹更是不缺。”

    “这样,你将粮食和马匹都送往军需官那里,告诉他们,长安的粮食暂时别运了,先把囤的粮食吃了。”

    “另外吐谷浑内部的舆图这些,都统计好,送往军营大帐。”

    “告诉顺丰镖局,要和长安城保持联系,弹药绝对不能紧缺,不管如何,哪怕是下刀子,弹药都要供给上来。”

    “喏。”郑玄毅等这一日已经等了三年了。

    终于来了。

    他知道,一旦开战,那么这边的工厂都会受到影响。

    可累积三年,都是为了今日。

    这里的商贾都有郑玄毅的人,他们出去行商,更多的是勘探地形和他国的防守情况。

    等大唐打赢了,他郑玄毅的任务也就圆满完成,可以回长安城了。

    想法是非常的好,可现实是非常的残酷。

    不说别的,就这一次的仗,恐怕没个三年五载不会结束。

    打完吐谷浑,还要去打薛延陀和回纥。

    要是中途有人插手,李承乾不介意一起收拾了。

    手握二十万兵马,若是吐谷浑赢了,朝廷那边还有二十万。

    四十万,别说打薛延陀和回纥了,西域三十国都能够收拾了。

    只是暂时没必要。

    西域三十国的背后就是西突厥,若是不解决西突厥,拿到了那些土地,还需要派重兵把守,得不偿失。

    所以李承乾在没有火车的情况下,说不准就能够延展到西域三十国。

    最起码要几十年的时间。

    “太子殿下,江夏郡王、樊国公和翼国公请您过去议事。”纥干承基拱手道。

    李承乾点点头,起身对郑玄毅道:“你先去准备吧。”

    “喏。”

    军营大帐。

    三方主将到场,按照圣旨的意思,由段志玄为主将。

    李道宗和秦琼为辅助。

    对此,李承乾没什么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