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能明显从里面看出很多东西。
钱财和人手倒不是主要问题,
一、这会与世家发生一定的矛盾,本来有一个科举,就已经让他们分出很多的利益和权利。
二、朝廷拨下去的钱财,有多少能达到底层?我可不认为自己的官员们都是青天老爷。
三、这培养的人会不会造反?
简单来说,那就是给他们开了智,我承认,有些思想束缚可以约束绝大多数的学子。
可,总有不走寻常路的学子,一旦意识到:“诶?我也可以成为皇帝?”
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国家选择愚民政策,虽然蠢了些,虽然诞生的人才不多,但他们听话啊。
不过回想到英利国,我还是决定打破这层纸,试试又何妨?
办建学堂也不是一年两年,想要看到效果,估计得十几、二十年。
……
同时,我召回了南封六州的程千余和弦渠,只是简单寒暄几句,就让他们再次启程,去治理一塌糊涂的唐八州。
程千余则是没有任何怨言,倒是弦渠,他跪下来求我:
“陛下!不可再动刀兵了,否则真的会苦了百姓,也会影响伊国的安定。”
我宽慰:“放心,三年之内,我绝不再起刀兵。”
他一听更急了:“陛下,这样的情况,非十年不可再战。”
他一副死谏的样子,我只能敷衍他:“好好,十年内,我绝不动兵。”
十年?怎么可能?
以我对赤昭、北陵两国的了解,他们会马不停蹄的造好“红衣大炮”,最晚估计三五年内就会对伊国动手。
真要等伊国强盛起来,死的只会是他们两家。
我是答应弦渠不攻打别人,可别人打我,我能怎么办?
只能给予回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