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征服世界:从击杀穿越者开始 > 第31章 流言蜚语

第31章 流言蜚语(1/2)

    五月初二。

    之前路上投降于伊国的一名唐国校尉选择叛变,并烧毁了沈易东大军的七成粮草。

    虎翼、除寇、兴宁、忠护四军的粮草本可以不放到一起,因为一出事那全军就完了。

    但如果各军分开保存,还要找到合适保存的地方,以及派遣至少一到两千人看守粮草。

    四军那就是安排四千到八千,平白无故因为保护粮食少了很多士卒。

    因此,沈易东把大部分的粮食聚在一起,并派遣一名偏将看管。

    对于投劳伊国的他国将领、士卒,沈易东也是有所提防,连使用他们也很是慎重。

    任用、重用投降的敌国将领、士卒,有时候能很好的瓦解敌军的抵抗意志。跟着谁打仗不是打仗?待遇更好、更容易建立军功谁不喜欢呢?

    确实会有对国家极为忠心的士卒和将领,但那是少数。

    而那名校尉正是投靠伊国里表现最为突出的人,他曾经攻打下两座城池,在对付唐国的士卒上,他也毫不留情。

    正因如此,才会得到沈易东的重用。

    沈易东为他的大意付出了代价——一个月之内无法向前一步,甚至,可能会从一些城池里撤出。

    唯一的好消息是,无阻铁骑一直自己带粮草,没有太多的影响。

    ……

    前线出了岔子,我自然要替他们想办法解决,继续从地方上运粮食给他们。

    为了安抚百官,为了制止他们想要见好就收的停战想法,我只能在圣旨上责骂沈易东几句。

    暗地里,我让传旨太监告诉沈易东:不要因为这次的事件而太过着急,我依旧不会插手大军的进攻。

    ……

    朝廷里,之前用布氏王爷相互抹黑的官员,已经被我罢免,不是全部罢免,而是几个跳得最欢的官员。

    现在,满京城都在传:

    “杰重用自己的亲信,准备打造属于他自己的军队,要在万州建国。”

    “沈易东、宋今安、陆津风已经投靠北陵国,假意与不堪一击的‘唐军’打得有来有回。

    意图让伊国的大军被唐军消灭掉,以此让北陵国获利。”

    “谷将军对伊国早有不满,与先先皇有大仇。多年来一直不得到朝廷的重用,恨不得杀了我。

    以及,他曾经派人偷偷与苏毅联系,意图投靠唐国。”

    ……

    诸如此类的传言数不胜数,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不会听这些流言蜚语。

    这些消息,是我从唐妙言那里知道的,并且已经查到一些消息的源头,她的暗部在这方面很在行。

    消息的来源主要是一些茶馆、酒楼和说书人,一些是街道上散落的纸张。

    纸张上写着:皇帝被奸人蒙蔽,任用北陵国的人为大军主将,把伊国士卒的性命交给他国之人的手上。

    为此,还真有百姓相信沈易东会让士卒去送死,一些有人当兵的家眷,纷纷上府衙请求面见我,让我换掉主将。

    对于这样的手段,我是嗤之以鼻。

    当然,其实我也用了这样的手段。让唐国内的人传播苏毅的各种坏消息。

    比如:苏毅在安定四年、兴唐三年的时候,唐国各州的决堤就是苏毅干的。

    兴唐,就是谭自在建立唐国取的年号。

    苏毅任人唯亲、底层百姓绝无出头之路。

    苏毅极好人妻,尤其是手下之人的妻子。

    安定三年,苏毅曾经在北陵被陨石砸伤,这是上天要灭了苏毅,跟着苏毅,只有死路一条。

    就陨石这一块,就能编出十几种故事。

    什么苏毅是灾星转世,为上天所不容。

    什么苏毅造孽太多,必然早死。

    什么苏毅品行败坏,他当皇帝后肯定是暴政,肯定连年天灾。

    反正怎么夸张怎么来,怎么玄妙怎么编造。

    一些故事听起来极其离谱,但……百姓就是会相信啊!

    这就是不读书的弊端,他们无法辨出真假,听风就是雨。

    苏毅的决策是主要让我换将和怂恿百姓闹事,而我,则是让苏毅的官员、将领对苏毅有异心,让百姓相信苏毅是灾难的化身。

    这种时候,不管是我、苏毅、还是北陵国皇帝,谁要是听信了流言,那必然会导致前线出差错。

    就比如北陵皇帝,他听信了流言,撤回了辽州征战的一名将领。

    这名将领表现最为突出,攻下的城池最多,杀掉的敌人最多。

    被流言传成他和苏毅早有认识,早有合作,是苏毅“特意”让他立下大功,随后一举投靠苏毅。

    最重要的是,在这名将领家里,确实找到了苏毅与他交流的信。

    为此,北陵皇帝龙颜大怒,他毫不犹豫地立刻连下三道圣旨,责令那名将领火速返回长建城。

    这一举动在辽州的前线将领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对这位将领的评价呈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