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征服世界:从击杀穿越者开始 > 第21章 战后总结

第21章 战后总结(1/2)

    战争结束的时间恰到好处,仿佛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一般,因为紧接着就要迎来春耕的时节。

    这场与南封国的战争,伊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最简单的方面来看,投入的军队数量超过了十万之众,徭役人数更是多达二十万以上,而耗费的粮食损耗更是超过了惊人的三百万石!

    单就人数而言,已经无需多言,这庞大的数字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

    然而,仅仅是粮食这一项,伊国就险些难以承受。

    三百万石,这个数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那么,换一种方式来理解它:一百万石的粮食足以让四十万人维持五个月的生计。

    不是那种吃不饱又饿不死,而是吃不饱但有力气干活。

    如果按照精确的计算,这些人数,最多消耗两百万石的粮食消耗。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

    那二十多万名民夫,他们在漫长的路途上所消耗的粮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且,粮食的运输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损耗。

    往往一百石粮食从奎州出发,历经千山万水,最终抵达南封国其他州时,能够剩下六十石就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在这漫长的运输途中,粮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损失惨重。

    有的会掉入山崖,有的会被河流冲走,还有的会遭到山贼的抢劫。

    更有甚者,人和粮食可能会一起“离奇”地消失,又或者是装粮食的袋子破裂,导致粮食散落一地。

    总之,伊国这两百多年的存粮差点没被我用掉一半。

    如果再抽不出人手回来种地,那真的无法保证明年能不能还有余粮。

    ……

    四月初六,我召回了十多万的徭役,只留下三五万的人继续运输粮草。

    军队也召回了除寇、安定、安玄三军,让后方补给的人缓解一些压力。

    命令周展功的无畏军在林、甘、氓三州驻扎,命令沈易东的虎翼军在剩下三州驻扎。

    无畏军的人数已经来到四万,而虎翼军名已经是五万。

    这些多出来的人,自然是南封国投降的士卒。

    我还选出部分官员到南封六州当官,并且让钟尚书、程尚书到南封六州治理百姓。

    其中,钟尚书负责慕、兹、万三州,程千余负责剩下上三州。

    这样是为了确保他们不会相互勾结,钟尚书是伊国人,是我最为值得信任的人之一。

    让出身是北陵国的沈易东等人,可以更大程度不会起一些歪心思,比如割据三州,自立为王。

    程千余,则是唐国人,我对他也很放心,但如果他和沈易东在一起,保不准会发生什么奇怪的反应。

    同时,我还从伊国内找了一些官员前往南封六州任职,之前表现良好的人,我升为郡守和太守。

    留下两支大军,自然是为这些官员保驾护航。

    ……

    四月初九,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京城的街道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远处,一支庞大的军队缓缓而来,他们押送着一群特殊的人——南封国的皇帝及其家眷、后宫美人、满朝文武。

    这支队伍声势浩大,人数众多,一眼望去,仿佛没有尽头。

    南封国的皇宫中,宫女就有两千余,妃子更是上百,皇子、公主也破了五十之数。

    如此庞大的后宫,让我不禁对这个国家的奢靡生活感到惊叹。

    这些妃子们,有的容貌姣好,有的则长相磕碜,但无论她们的相貌如何,她们的地位都摆在那里,必须被押送回京城处置。

    人群中,有人对这些妃子们指指点点,有人则对南封国的皇帝和他的臣子们投以鄙夷的目光。

    毕竟,这个国家如今已经战败,成为了他国的阶下囚。

    我之所以知道,那是因为我就在皇宫门口看着。

    不得不说,累了一年多,看到这一幕我的内心是真的爽!

    ……

    半个时辰后,早朝的宫殿里。

    看着下面坐着的南封国皇帝,他是第二个在这宫殿里坐着的人,上一个也是南封国的人,只不过付出了三条腿的代价。

    而他,则付出一个国家。

    我没让他先开口,直接询问:

    “给我一个放过南封国皇室的理由。”

    “可凸显陛下的仁慈,以此获得南封百姓的归顺。

    杀沐兮一氏,不仅不能永绝后患,还会悠悠众口议论纷纷。若陛下的目的只是灭了南封国,那自然不会影响。

    可如果不是,那以后北陵、唐、赤昭三国必然联合共抗伊国。”

    其实,是杀是留,我和百官们早就有结论,那就是留下。

    我杀的人太多了,虽然不差这几个,却也不想因此影响我的大计。

    北上攻打唐、北陵是迟早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